立即下單

【珍藏版全2冊】爵士樂編年史+爵士樂史 泰德喬亞 起源風格通識基礎知識 樂理音樂 理論鑑賞 現代搖擺 歷史 如何聆聽指南
NT$ 2660  

【珍藏版全2冊】爵士樂編年史+爵士樂史 泰德喬亞 起源風格通識基礎知識 樂理音樂 理論鑑賞 現代搖擺 歷史 如何聆聽指南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爵士樂史


作  者:(美)泰德·喬亞 著 李劍敏 譯


出 版 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2020年09月01日


頁  數:704


裝  幀:平裝


ISBN:9787100185684


主編推薦

萬眾期待的爵士樂史經典著作,資深譯者首度譯介! *泰德·喬亞被譽為“美國最傑出的音樂史學家之一”。他不僅是音樂史學家、爵士樂資深評論家,更是爵士鋼琴演奏家。 *泰德·喬亞的《爵士樂史》在美國出版後即大受歡迎,成為市面上二十五年來最暢銷的爵士樂史書籍。被譽為《華盛頓郵報》年度很好書籍之一、《紐約時報》年度最值得關注圖書。 *在他筆下,爵士樂歷史上各個時期、風格,都被清晰地梳理了一遍,那些爵士領袖和巨匠,彷彿都活了,浮現出立體的形象,這段恢弘的歷史也立了起來,在我們眼前鋪開一幅紛繁壯麗的景觀。作者評語中肯......


內容簡介


《爵士樂史》是美國知名音樂史學家泰德·喬亞的經典之作,被《紐約時報》稱為“迄今為止優選的爵士樂史研究”,也是二十五年來最暢銷的爵士樂史書籍。身兼演奏家、研究者二職的泰德·喬亞,以深厚學識、專業洞察、精湛筆力,擷散落樂思於一堂。拉格泰姆、哈萊姆、搖擺樂、比波普……四百年來爵士樂各流派的生髮、演變、突破及融合一如搖曳交織的旋律,節奏從容落於字句,自由靈動盡數躍然紙上。


目錄

●第一章 爵士樂史前史

美國音樂的非洲化

鄉村布魯斯和經典布魯斯

斯科特·喬普林和拉格泰姆

第二章 新奧爾良爵士樂

衰落城市的絕唱

巴迪·博爾登,難以捉摸的爵士樂之父

全世界偉大熱門歌曲的作者

新奧爾良大遷移

“國王”·奧利弗與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第三章 爵士年代

獨奏者的時代

《熱力五人組》與《熱力七人組》

比克斯·貝德貝克和爵士年代

芝加哥和紐約

比克斯和川鮑爾

第四章 哈萊姆

兩個哈萊姆

大樂隊的誕生

艾靈頓公爵的早期生涯

棉花俱樂部

第五章 搖擺樂時代

搖擺樂之王

大樂隊

堪薩斯城爵士樂

20世紀30年代小編制爵士樂的風格

艾靈頓公爵:中晚期作品

第六章 現代爵士樂

比波普的誕生

比波普的主流化

現代爵士樂鋼琴

現代爵士樂的大樂隊

第七章 爵士樂風格的碎片化

傳統爵士和冷爵士

轉型期的爵士樂:邁爾斯、柯川、埃文斯、杜菲、羅林斯

硬波普、後波普和靈歌爵士

第八章 自由和融合

自由爵士

融合和電子音樂

凱斯·傑瑞和古典融合

第九章 傳統主義者和後現代主義者

新、舊傳統主義者

後現代的脈動

第十章 新千年的爵士樂

虛擬爵士樂

爵士樂全球化

推薦曲目

延伸閱讀

索引

原註

爵士樂編年史

作者: [英] 默文·庫克 著;呂中一 譯

出版社: 中國畫報出版社

ISBN號: 9787514620238

出版時間: 2021-09-22

出版社: 中國畫報出版社

版次: 1

印次: 1

開本: 16開


內容介紹


◎一本書打通爵士樂欣賞的“任督”二脈


本書從19世紀爵士的起源講起,按時間順序、分階段介紹了爵士樂的發展、傳播、興衰的千姿百態。近距離觀察了爵士與古典、流行音樂等其他藝術形式的相互影響、碰撞,以及爵士的風格、流派、重要人物、樂隊,及其影響後世的作品。


◎ 罕見圖片展現爵士樂的千姿百態,內含大量爵士樂與藝術的跨界故事


近350幅圖片,從專輯封面、廠牌標識、宣傳海報、曲譜手稿到音樂家、樂手、演出現場的照片,搭配翔實的文字解說,呈現爵士的鮮活歷史。


◎ 詳細羅列爵士樂歷史的重要時間節點及同期世界大事件


包括作品創作、公開演唱會、專輯發行、關鍵人物事件、廠牌創立等;同時列出了同期的世界大紀事,呈現了全球背景下爵士樂的融合發展。


◎展示給音樂愛好者一座完整的資源寶庫


書中收錄有“音樂人”“音樂術語”“國際爵士音樂節推薦”“推薦聆聽”“推薦閱讀”等大量拓展內容,可謂是富有想像力和持久性的音樂的合輯,是所有音樂愛好者的完整資源寶庫。


◎ 作品兼具權威性、知識性、重要性、性


作者默文·庫克是英國諾丁漢大學音樂教授,也是鋼琴家和作曲家。曾撰寫和編輯過許多關於爵士樂歷史、電影音樂和本傑明·布里頓的著作,如《爵士樂》(Jazz)、《世界電影音樂史》(A History of Film Music)等。


◎將復雜的閱讀簡單化


以高度專業化的條理,保證讀者的觀賞簡單而又高效,易讀、易吸收,引人入勝。本書是暢遊爵士海洋的好嚮導,帶領讀者全面認識真正的爵士世界。


目錄


引言 百年爵士 8


1895—1916 起源 14


1895—1905 拉格泰姆時代拉開序幕 16


1906—1909 新奧爾良:音樂大熔爐 22


1910—1913 布魯斯的影響 26


1914—1916 爵士將近 30


1917—1929 從新奧爾良到東海岸 34


1917 爵士春秋 36


1918 拉格泰姆走向國外 40


1919 爵士巡演 42


1920 迪克西分支 44


1921 跨越向前 46


1922 金·奧利弗在芝加哥 48


1923 初放 50


1924 爵士樂走進音樂廳 54


1925 書包嘴 56


1926 全新的技藝 60


1927—1928 哈萊姆、芝加哥與堪薩斯城 62


1929 布魯斯女皇 66


1930—1945 搖擺樂 68


1930—1931 舞曲樂隊 70


1932 巴黎 74


1933 書包嘴和公爵在歐洲 76


1934 薩沃伊跺腳舞 78


1935 搖擺樂之王 82


1936 比莉與埃拉 86


1937 鋼琴三重奏 88


1938 新地位 90


1939 戰爭 92


1940 革新的種子 96


1941 鳥兒飛入 98


1942 罷工 100


1943 黑色、棕色和米色 104


1944 全美全明星 106


1945 和平動盪 108


1946—1958 風格與觀念 110


1946—1947 拉丁色彩 112


1948 個爵士音樂節 118


1949 移居法國 120


1950 帕克在斯堪的納維亞 124


1951 現代爵士 126


1952 西海岸東遊記 128


1953 大樂隊復興 130


1954 西與東 132


1955 鳥園之難 136


1956 艾靈頓在新港 138


1957 電影與第三流派 140


1958 爵士信使 142


1959—1969 現代爵士的誕生 144


1959 巨人的腳步 146


1960 自由原則 148


1961 公爵遇到伯爵 152


1962 穿越鐵幕 154


1963—1964 技術與精神 156


1965 特蘭高升 162


1966 格林威治村 164


1967 結束與開始 166


1968 新星 168


1969 新視野 170


1970—1995 創新與復古 172


1970 預報多變 174


1971 傳奇隕落 176


1972 舊與新 178


1973—1974 獵頭者 180


1975 戴維斯引退 184


1976—1978 整合 186


1979 明格斯遺產 192


1980 互補之路 194


1981 日本登上舞台中心 196


1982 蒙克之後 198


1983—1985 奇才 200


1986—1988 致偉大音樂領袖的後詩篇 206


1989—1990 回顧信使 212


1991 再見,黑暗王子 216


1992—1995 多元 218


1996 爵士女伶 224


1997—1998 致敬科爾曼 226


1999 艾靈頓百年誕辰 228


2000— 新千年布魯斯 230


2000—2001 爵士樂在美國 232


2002 欣賞爵士 236


2003 世界財富 238


2004 再見,阿蒂 240


2005 上升之路 242


2006 重築搖籃 244


2007 失去 246


2008 回歸永恆 248


2009— 從今往後…… 250


音樂人 254


音樂術語 264


國際爵士音樂節推薦 267


推薦聆聽 269


推薦閱讀 271


圖片所屬 272



拉格泰姆時代拉開序幕


黑人作曲家和他們的白人模仿者普及了一種新的輕音樂風格,節奏朗朗上口、旋律引人入勝。斯科特·喬普林(Scott Joplin)將這種“拉格泰姆”風格精心打磨,希望把它轉變為一種藝術形式。當它與較為粗獷的布魯斯風格融合時,初的爵士樂應運而生。


 


種植園之根


16世紀至19世紀中葉,成千上萬的非洲奴隸被歐洲商人安置到北美,被迫離開他們的部落故土。 1808年,進口奴隸到美國雖已違法,但在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就任總統之前,美國國內的奴隸制依然盛行。林肯總統強力處理了這個問題。 1861年,工業化的北部各州與奉行分離主義的南部聯盟之間為期四年的血腥內戰打響。終奴隸制通過1865年美國憲法的第十三修正案廢止。重獲自由的奴隸慶祝這個消息,但他們的熱情轉瞬即逝。因為在那以後,根植於殘暴的種族主義與嚴格的種族隔離的深重問題仍給美國黑人造成了超過百年的傷害。


在流行的觀念中,爵士樂直接從奴隸制的壓迫和困境以及之後黑人的解放中應運而生。奴隸們從早期就被系統性地剝奪了他們的文化財富,包括豐富的非洲音樂傳統。在美國南部諸州的棉花和大米種植園內,奴隸們被禁止接觸可能用於秘密溝通的任何樂器,包括鼓或者聲音洪亮的管樂器。但是足智多謀的音樂人自製了一些樂器,比如以西部非洲里拉琴為原型的班卓琴。儘管來自同一部落的奴隸被分開並打散,以削弱他們的士氣,但這些背景各異的黑人勞工很快就通過他們的勞動號子和田間吶喊創造了一種通用的音樂語言。


出於對取悅主人的莫名渴望,許多奴隸開始學習歐洲音樂風格,並逐漸掌握包括小提琴在內的西方樂器以演奏流行的白人舞曲。當白人表演者開始模仿他們看到的黑人音樂創作時(他們用燒焦的軟木或者鞋油將臉塗黑),黑人戲(MINSTREL SHOW)便誕生了。在解放之後,許多黑人音樂人,包括一些早期的爵士樂實踐者,開始了他們的吟游生涯。源自黑人音樂創作並影響早期爵士樂發展的其他音樂風格包括以歐洲讚美詩為基礎的宗教音樂[靈歌(SPIRITUALS),後來被福音音樂(GOSPEL)取代]以及非宗教的布魯斯音樂(·27頁)。


 

非洲痕跡


爵士樂的一些特點顯示了它與西部非洲音樂中常見技巧的緊密關係,有些評論家熱衷於把爵士樂推崇為黑人專屬的音樂現象,經常過度地強調這些特點。如果不是在白人的強烈影響下,黑人音樂家大量地借鑒歐洲和聲(與非洲音樂相反的概念),爵士樂不可能如此一路發展過來。儘管爵士樂的和聲維度完全是西式的,但它的和聲有著獨特的布魯斯音符色彩,這很可能源於加深表現力的非洲轉音技巧。布魯斯音符將西方大調音階的第三、第五、第七音級降了半音,也因此確定了以十二小節布魯斯為基礎的和聲,後來成為爵士樂中重要的和聲序進(·27頁)。


就結構而言,爵士樂受非洲的影響反映在普遍採用一呼一應(啟應)的形式。在奴隸的勞動歌曲中,勞工們會以合唱回應帶頭的獨唱部分,而獨唱部分可通過即興的旋律去進一步發揮。即興表演是爵士樂與古典樂明顯的不同。演唱種植園歌曲時“污濁”的嗓音被直接帶入了爵士樂,與古典樂鍾情的純淨聲音形成鮮明對照,爵士樂中歌者或演奏者的個人風格也因其獨特的表現力而備受推崇。


爵士受非洲音樂顯著的影響表現在節奏上。 19世紀奴隸音樂的觀察者註意到他們在旋律中非常規地使用切分音。在沒有鼓的情況下,奴隸們習慣使用擊掌或揮斧的律動來營造固定的背景節奏,在此基礎上他們再以朗朗上口的交錯節奏(CROSS-RHYTHM)進行演唱。這種技巧,從根本上來說是非洲音樂复節奏(POLYRHYTHMS)的簡化,很快成了爵士樂特色節奏的基本元素。



本書從19世紀爵士的起源講起,按時間順序,分階段、按專題介紹了爵士樂的興起、發展、傳播、興衰的過程,近距離觀察了爵士與古典、流行音樂等其他藝術形式的相互影響,及爵士的風格、流派、重要人物及樂隊、影響後世的作品及音樂廠牌的故事等。


書中按照時間軸,詳細羅列了19世紀至今爵士樂的重要時間節點,包括作品創作、公開演唱會、專輯發行、關鍵人物事件等;同時列出了同時期的世界大紀事,記述了全球背景下爵士樂的發展。


書中收錄了近350幅圖片,從專輯封面、廠牌標識、宣傳海報、曲譜手稿到音樂家、樂手、演出現場的照片,搭配翔實的文字解說,將爵士的歷史鮮活呈現。書後附有“音樂人”“音樂術語”“國際爵士音樂節推薦”“推薦聆聽”“推薦閱讀”等知識拓展內容,可謂是所有音樂愛好者的完整資源寶庫。


......

默文·庫克(Mervyn Cooke),鋼琴家、作曲家,英國諾丁漢大學音樂教授。曾先後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多佛男子文法學校和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接受教育,在國王學院獲得了公開獎學金並完成了博士論文。在劍橋大學菲茨威廉學院擔任音樂研究員、研究主任。 1993年到諾丁漢擔任音樂講師。在諾丁漢大學期間,兼任音樂系主任和文學院副院長。曾撰寫和編輯過許多關於爵士樂歷史、電影音樂和本傑明·布里頓的著作,如《爵士樂》(Jazz)、《世界電影音樂史》(A History of Film Music)等。


譯者:


呂中一,2010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英語系,曾在非洲博茨瓦納共和國工作、生活多年,現居南京。

【珍藏版全2冊】爵士樂編年史+爵士樂史 泰德喬亞 起源風格通識基礎知識 樂理音樂 理論鑑賞 現代搖擺 歷史 如何聆聽指南
NT$2660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