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醫學精義
作 者 : 蓋建民,何振中
ISBN 號 : 9787802547988
出 版 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 : 2014-01-01
版 次 : 1
印 次 : 3
頁 數 : 221
裝 幀 : 平裝
開 本 : 16開
內容簡介
道教醫學是中國傳統醫學史上較早出現的一個流派,其醫學模式是融生理治療、心理治療、精神信仰治療於一爐的綜合性、多元化的醫學模式,具有鮮明的道教特色。
道教醫學並不排斥世俗醫學,奉行「先醫藥,後符咒」的原則,把符咒治病術與藥物療法結合起來;道醫善於運用精神、信仰療法和各種自然療法對病人進行心理和信仰治療;道教醫學對疾病的診治不單是從個體身心的治療入手,而且還注意到外界自然、社會環境因素對身心健康的影響,強調對外界環境的「治理」,此乃道教特有的「醫世」思想。歷代道教醫家層出不窮,在中國醫學文化史上享有盛譽。
在道家道教生命觀、疾病預防治療觀指導下,在傳統醫學基礎理論之上,道教醫學逐漸形成其獨特的生命哲學思想、藏腑經脈體系、病因、病機思想和疾病治療預防技術。道教醫學有著自成體系的理法方藥和符咒治病術。其中,道教養生術以「治未病」 為要旨,得到代代傳承,其獨特的養性延命、祛病防病功效為廣大民眾所認同、信任與喜愛,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道教醫學思想對中醫基礎理論、藥物、方劑、外科等方面的影響尤為深刻,其主要內容至今仍大量保存在民間傳統醫藥之中。
作者介紹
蓋建民,男,1964年2月9日生。哲學博士,專長於道教醫學、道教文獻與宗派研究,主要專著有《道教醫學》、《道教科學思想發凡》、《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論——道派、歷史、文獻與思想綜合研究》、《白玉蟾文集新編》、《白玉蟾詩詞新編》等多種。其中,《道教科學思想發凡》榮獲教育部第五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福建省政府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道教醫學》榮獲福建省政府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道教與傳統天文歷法關系研究》等多項課題。
目錄
總序
第一章 緒論
一、道教醫學概念及本書研究內容
二、國內外道教醫學研究概述
三、道教醫學特徵以及學習研究方法
第二章 道教醫學形成發展
第一節 道教醫學始創三部曲
一、巫術醫學
二、方士醫學
三、道教醫學的初成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道教醫學
一、為道者必須兼修醫術
二、上清派、靈寶派「借醫弘道」
三、魏晉南北朝的道教醫家及其醫學創獲
第三節 隋唐道教醫學
一、隋唐道教醫學之勃興
二、隋唐道教醫家及其主要成就
第四節 宋金元道教醫學
一、宋金元道教與醫學關系
二、宋金元主要道教醫家與醫著
第五節 明清道教醫學
一、明清道教與醫學關系
二、明清主要道教養生家及其著述
第三章 道教醫學體系與內容
第一節 道教醫學生命哲學
一、天人相應論
二、形氣神論
三、陰陽五行論
四、生命發生論
第二節 道教醫學人體結構與生理
一、藏象及其生理
二、經脈、關竅及其生理
三、關竅理論及主要關竅
第三節 道教醫學病因病機思想
一、真氣耗散與氣機失調
二、奇經八脈瘀滯
三、心理失調病機
第四章 道教醫學的常見療法
第一節 道教醫學針灸療法
一、道教醫學特色針灸療法的形成與發展
二、道教醫學特色針法及其新發展
三、道教醫學灸法
第二節 道教服食療法
一、道教服食的源流與特徵
二、道教四時服食療法
三、金石藥與丹藥服食療法
第三節 外丹及其外科運用
一、外丹作為治病藥物的源流
二、外科丹藥的繁榮與發展
三、現代醫家使用丹藥治療疾病概述
第四節 其他療法
一、運行真氣祛病法
二、陰邪從汗而解法
三、開通八脈祛除病邪法
四、從目中提取五臟病根療法
五、藥枕療法
第五章 道教醫學心理療法
第一節 道教信仰療法
一、道教信仰療法釋義
二、玄武信仰療法的形成及其主要類型
三、玄武信仰療法中的「合理內核」
第二節 道教祝由術
一、道教祝由術淵源
二、道教符咒治病術的形成與發展
三、道教祝由療法的內在機理與本質特徵
四、醫家運用祝由術療疾案例及其理論闡釋
第三節 道教內丹心理療法
一、內丹煉養心理之剖析
二、內丹煉養心理的個性特徵
三、道教心理療法機理與心療方
四、道教內丹心理療法驗案
第六章 道教醫學養生理論與方法
第一節 道教養生基本理論
一、逆修返還理論
二、元氣耗散與聚合理論
三、陰陽和合與臟腑經絡之氣相交理論
第二節 道教養生的基本原則
一、形神兼養,性命雙修
二、動靜相兼,形神合一
三、眾術合修,互補共養
四、善舉廣施,修德養生
第三節 道教養生主要方法
一、導引行氣
二、存思守一
三、房中術
四、內丹煉養術
第四節 道教養生的理論與實踐
一、辨體施功以改善體質
二、煉養合時
三、道教醫學養生的不同層次與實踐
第七章 道教醫學的歷史地位及其現代價值
第一節 道教醫學的歷史地位
一、道教醫學作為傳統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二、道教醫家在中國醫學史上的地位
三、民間「醫神」、「藥神」崇拜與道教醫學的社會影響
第二節 道教醫學的現代性價值
第三節 道教醫學的未來展望
附錄一:《養性延命錄》節選
附錄二:醫道還元總論
附錄三:人體體質類型鑒別表與食物性昧分類宜食參考
附錄四:
1.奇經八脈圖、內景圖
2.內境側面圖
3.內經圖
道醫窺秘
作者:王慶餘,曠文楠著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4.07
ISBN號:7-220-02538-6
開本:16開
頁碼: 291
內容簡介
道醫一詞,為近世對道家醫學或道教醫學之稱謂。在中華傳統醫學中,道醫是一支有著鮮明特色並帶有某些神秘色彩的重要流派。道醫以其獨特的醫療技術和顯著療效,千百年來,獲得人們的熱情讚譽與崇敬,在祖國傳統醫學中佔有特殊的地位。
在中華傳統文化巨系統中,道家文化和中醫文化是兩支絢麗的並蒂蓮,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繫。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與世界上其他宗教相比較,道教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那就是現實主義的宗教精神。西方基督教原罪思想,把解脫的希望放在死後靈魂進入美好的天國,印度佛教極力宣揚生之苦難,追求永寂的『涅槃』,到達西方極樂世界。而中國的道教,反映了華夏民族重現實的精神,主張修煉成仙,長生不老,肉體飛昇。這種重人貴生的思想,是道教教義的精華,道教修為的瑰寶。 ……
目錄
引言
一、醫以道行 道以醫顯
二、究天人之際 窮性命之理
三、循經探穴 濟世活人
四、道者氣也 通靈去苛
五、移精變氣 祝由符水
六、道醫七診
七、道醫與運氣醫學
八、道醫點穴與按摩
九、道醫氣功診療
十、道醫方劑舉要
後記
序
中華道學歷史源遠流長,內容博大精深,既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華,又是世界文明的寶貴財富。
道家歷來崇尚黃帝。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創始者,五千年的偉大中華文明皆同黃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現在我們中國人仍然說自己是黃帝的子孫。先秦時代,道家之祖老子著《道德經》五千言,影響深遠,道家思想遂蔚為『顯學』。道教創立,奉老子為教主,以其《道德經》為主要經典,規定為教徒必須誦習的功課,道家與道教融合而為中華道學。幾千年來,它經過長期的演變和發展,積累成豐富的道學文化,對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哲學、倫理道德、文學藝術、醫藥學、養生學、文化學以及民族心理、社會風俗等方面都產生了十分深刻的影響,起過相當重大的作用。因此,如果不瞭解中華道學的豐富內容,也就不可能全面、深刻地瞭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在現今中國建設現代化國家的過程之中,也需要吸取道學文化的精華,以推進中華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
醫道還元
作者:(唐) 純陽呂祖師著
出版:中醫古籍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15203362
頁碼:316
字數:320000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醫道還元》內容包括: 脈理奧旨總論;脈理奧旨詳解,症候源流總論,症候源流詳解;藥法闡述微總論:藥法闡述微詳解,天地心總論:天地心詳解,五氣心法總論;五氣法詳印等。
目錄
醫道還元卷一
脈理奧旨總論
脈理奧旨詳解
醫道還元卷二
症候源流總論
症候源流詳解
醫道還元卷三
藥法闡微總論
藥法闡微詳解
醫道還元卷四
天地心總論
天地心詳解
醫道還元卷五
五氣心法總論
五氣心法詳解
醫道還元卷六
無礙心印總論
無礙心印詳解
醫道還元卷七
性命洞源總論
性命洞源詳解
醫道還元卷八
修性覆命總論
修性覆命詳解
醫道還元卷九
真體圓成總論
真體圓成詳解
醫道還元卷十
奇症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