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單

中國漢字設計史 藝術理論研究漢字文化審美 形態設計傳播美學
NT$ 1980  

中國漢字設計史 藝術理論研究漢字文化審美 形態設計傳播美學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本書是從設計學的維度系統講解中國漢字設計史的專業著作。以漢字設計傳承與創新的發展脈絡開篇,結合設計學、傳播學和美學的宏觀視角,通過研究與分析,挖掘潛藏於漢字藝術審美與信息傳播功能背後的思維與方法。將研究視域擴大到與整個漢字文化圈的歷史緊密相關的各種文字形態,將漢字從純粹的美術學或文字學中獨立出來,在“設計學”的維度下形成相對獨立的研究體系。可供相關專業的師生學習與參考。


1.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黃德寬、中國美術學院副校長韓緒、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院長趙力、深圳平面設計師協會創辦人王粵飛、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王立軍、法國漢字節協會會長漢學家白樂桑(Joël Bellassen)聯合。


 2.本書的看點


漢字 · 線索

從設計學的視角釐清漢字演變與文化發展的邏輯脈絡。漢字設計四條並行的發展線索……漢字 · 民族研究漢字與少數民族文字的關係,梳理漢字文化圈的共性與差異。


漢字 · 民族


研究漢字與少數民族文字的關係,梳理漢字文化圈的共性與差異。漢字 · 科技 

梳理探討不同漢字設計受不同歷史階段科技革命的影響產生的適應性、創新性發展,為漢字面對新一輪科技巨變的到來提供參考與啟示。


 漢字 · 科技 

梳理探討不同漢字設計受不同歷史階段科技革命的影響產生的適應性、創新性發展,為漢字面對新一輪科技巨變的到來提供參考與啟示。


漢字 · 思維

挖掘潛藏於漢字藝術審美與信息傳播功能背後的設計思維與方法。為探索研究型的漢字設計實踐與創新之路提供理論依據。


引論


1.1 漢字的神聖地位與旺盛的生命力 / 002


1.2 漢字的多重屬性 / 009


1.3 漢字不間斷的文化傳承 / 016


1.4 漢字設計思維與方法論的歷史研究 / 019


 


第二章


漢字字形設計的演化史


2.1 漢字設計史四條並行的線索 / 034


2.2 正——漢字標準體的規範設計歷程 / 040


2.2.1 甲骨文 / 042


2.2.2 金文 / 054


2.2.3 篆書 / 060


2.2.4 隸書 / 073


2.2.5 楷書 / 080


2.2.6 行書 / 098


2.2.7 宋體與明朝體 / 102


2.2.8 仿宋體 / 108


2.2.9 黑體 / 111


2.2.10 漢字規範與簡化 / 114


2.3 草——漢字快速書寫的設計歷程 / 126


2.3.1 草書的發展形成 / 128


2.3.2 隸草 / 130


2.3.3 章草與草書標準化之路 / 132


2.3.4 今草 / 138


2.3.5 行草 / 141


2.3.6 狂草 / 143


2.3.7 速記符號與漢字密碼 / 146


2.4 音——漢字的注音設計 / 152


2.5 飾——漢字藝術化、裝飾化的設計之路 / 164


2.5.1 漢字的圖形起源 / 166


2.5.2 鳥蟲書與花鳥字 / 174


2.5.3 古文字合文的設計方法 / 182


2.5.4 日常生活中的漢字裝飾設計 / 192


2.5.5 漢字的遊戲 / 206


2.5.6 漢字的避諱 / 210


2.5.7 飛白書 / 214


2.5.8 古銅錢幣、紙幣和票據上的漢字設計 / 222


2.5.9 標誌設計中的漢字 / 230


2.5.10 清末民初時期的美術字設計 / 256


2.5.11 現代漢字字體設計 / 264


 


第三章


漢字型的民族文字


3.1 漢字與少數民族文字的關係及變異形態 / 276


3.1.1 東巴文 / 278


3.1.2 契丹文字 / 282


3.1.3 西夏文字 / 284


3.1.4 女真文 / 286


3.1.5 滿文 / 288


3.1.6 水書 / 291


3.1.7 彝文 / 294


3.1.8 古壯字、布依方塊字與古白文 / 296


3.1.9 女書 / 298


3.2 漢字設計在東亞漢字文化圈的相互影響 / 302


3.2.1 日本文字中的漢字 / 304


3.2.2 朝鮮文字與漢字的關係 / 312


3.2.3 越南文字中的漢字 / 316


3.2.4 中國港澳台地區的漢字 / 320


3.2.5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華文 / 324


 


第四章


漢字與科技進步和社會


審美變遷的關係


4.1 漢字呈現方式與藝術設計的關係 / 328


4.2 陶文——陶器燒製與文字符號 / 330


4.3 甲骨文——雕刻與書寫並存的古老的漢字 / 332


4.4 朱墨書跡 / 336


4.5 金文與鑄刻技術 / 338


4.6 大漆工藝與漆書 / 342


4.7 紡織技術與帛書 / 348


4.8 簡牘文字 / 352


4.9 石刻與漢字呈現 / 356


4.10 印璽中的漢字設計 / 360


4.11 書寫工具的變遷對漢字字形設計的影響 / 372


4.12 受印刷術發展影響的漢字設計 / 388


4.13 個人電腦、互聯網的普及與漢字技術革命 / 394


4.14 在漢字中混入圖形符號的傳播方式 / 399


4.15 人工智能技術與字體設計 / 404


 


第五章


漢字設計的思維與方法論


5.1 研究漢字設計思維與方法論 / 410


5.2 漢字檢字法、輸入法中的模件思維 / 412


5.3 漢字拆字法中的模件思維 / 424


5.4 漢字筆順與閱讀順序中的設計問題 / 432


5.5 漢字設計與網格 / 442


5.6“帖學”與“碑學”之爭折射的漢字藝術


美學範式 / 470


5.7 漢字書寫筆跡中的設計問題 / 474


5.8 甲骨文書法與字文化設計 / 482


 


參考文獻 / 486


後記 / 491


......


中國漢字設計史 藝術理論研究漢字文化審美 形態設計傳播美學
NT$1980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