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單

《中國國寶全書 》大8開禮盒精裝
NT$ 3990  

《中國國寶全書 》大8開禮盒精裝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出版社: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7207728

版次:1

包裝:精裝

開本:8開

出版時間:2024-04-01

用紙:特種紙

頁數:608

字數:220000

編輯推薦

1.精美彩圖與專業解說的結合:本書以高清晰度的彩圖展示中國經典國寶,捕捉了其細節和精湛工藝。每個國寶都配有詳細的解說,涵蓋了歷史背景、文化意義、藝術特色等方面的內容。這種精美彩圖與專業解說的結合,使讀者能夠了解國寶的外觀和內涵,深入欣賞其美麗和獨特之處。

2.多樣性的國寶代表:本書涵蓋了中國歷史不同時期的國寶代表,包括玉器、陶瓷器、青銅器、書法繪畫等多個藝術門類。讀者可以透過閱讀本書,了解不同時期的國寶在藝術表現和文化傳承方面的特點,感受中國古代智慧和藝術的輝煌。這種多樣性的國寶代表使本書更加豐富有趣。

3.文化保護的意義與價值:本書強調國寶的保護與傳承,提高大眾對國寶的關注與保護意識。透過向讀者展示國寶的美麗和獨特之處,本書促進了對國寶的保護工作。這種文化保護的意義與價值使本書在推動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具有獨特的貢獻。

內容簡介

本書以大幅精美彩圖為特色。每一件國寶都以高清晰度的照片展示,捕捉了其細節和精湛工藝。無論是玉器、陶瓷器、青銅器還是書法繪畫,每個國寶都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精美的工藝令人驚嘆。這些彩圖不僅展現了國寶的美麗外觀,也突顯了其精細的紋飾和考究的細節,使讀者彷彿親臨國寶的身邊,沉浸在其絕美的藝術之中。

本書的專業解說文字是其另一個獨特之處。每件國寶都配有詳細的解說,涵蓋了其歷史背景、文化意義、藝術特色等方面的內容。這些解說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國寶的背後故事和藝術特色。讀者可以透過這些解說來更好地理解國寶的文化內涵,領略其所代表的歷史時期和藝術風格。這樣的解說不僅豐富了讀者的知識,也讓讀者更深入欣賞和理解國寶的獨特之處。

此外,本書也著重展示了中國歷史不同時期的國寶。從古代王朝到近代,每個時期都有其獨特的國寶代表。本書涵蓋了這些時期的代表性國寶,展現了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多樣性。讀者可以透過閱讀本書,了解不同時期的國寶在藝術表現和文化傳承方面的特點,感受中國古代智慧和藝術的輝煌。

作者簡介

紅糖美學,是由國內一線美學設計師共同發起的創作團隊。專注於藝術設計、傳統文化、插畫創作等,擁有14年通識美學領域經驗。紅糖美學以「精進中國文化,重塑美學設計」概念為目標,致力於挖掘、創新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學表現,透過圖書、文創等產品形式讓使用者充分觀察美、感受美,提升使用者的中式美學生活力。代表作有《國之色 中國傳統色彩搭配圖鑑》《故宮經典紋樣圖鑑》《漢服經典紋樣與配色圖鑑》等,並有多種圖書版權輸出到日本、韓國及歐美等國家地區。

前言/序言

歷代國寶藏總述

中國青銅器的發展歷程

青銅是紅銅加錫的合金,青銅比紅銅的熔點低、硬度大,紅銅的熔點一般在攝氏1083度,若加15%~25%的錫進去,即成為青銅,其熔點降到800— 960攝氏度之間,而且青銅熔液在冷凝時體積會稍微膨脹變大,所以青銅的填充性好,緻密不易有氣孔,成品質地細膩堅固耐用。

青銅器是人類文明發展到某個階段後的產物,從已有的考古實物來看,土耳其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金屬冶煉技術的地區,中國相對稍晚緊跟其後,但中國青銅器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歷史悠久的,因為它的規模宏大,鑄造工藝成熟,造型精緻,品類豐富,不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多元文化與藝術中的璀璨明珠。

中國現已發現的最古老銅製品,是來自距今6000多年的陝西姜寨遺址出土的黃銅殘片,經檢測為冶煉所得。甘肅馬家窯文化遺址出土的單刃青銅刀,是已知的中國最古老的青銅器,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青銅刀,距今約5000年。

夏代青銅器

夏代是中國青銅器的初期階段,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其年代與夏代紀年相當,出土的青銅器有戈、戚、爵、鈴、鑲嵌綠松石獸面紋牌,可分為禮器、工具、兵器等,整體來說器型較小,紋飾簡單、質地單薄,但已經為後來的青銅文化大發展打好了基礎。

商周青銅器

商代是青銅器文化由成熟到鼎盛的時期,除了使用青銅鑄造武器、工具外,還鑄造了大量的禮器、樂器。商代前期的青銅器以河南二里崗、湖北盤龍城遺址出土的器物為代表,器型較多,包括了穀食器、酒器和水器等門類,其中爵、觚、斝組合成套的酒器已經普遍出現。商代中期的青銅器,既有一些商代早期的特點,也有一些殷墟早期青銅器的影子,比較典型的是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遺址、北京平谷劉家河商代墓葬、安徽阜南和肥西等地出土的青銅器。商代後期青銅器的鑄造更加精湛,器型豐富,裝飾上開始流行饕餮紋、雲雷紋、夔紋、龍紋、鳳紋、虎紋、象紋、鹿紋、牛首紋、蟬紋、人面紋等,多在雲雷紋地上加飾浮雕式主題紋飾,銘文通常簡短,往往是幾個字的族徽標誌,殷墟出土的器物最具代表性。

西周的青銅器延續商代後期典雅凝重的風格,酒器稍減,食器增多,銘文加長。西周早期出現了新的青銅器品種與器型,主要是在食器方面,如方座簋、簠,另外樂器有鐘,兵器有劍出現。西周中期時,商代重要的禮器和酒器消失,如角、觚、斝、爵、方彝等,以鼎為中心的禮器體系確立,列鼎列簋制度形成。西周晚期時,商代的絕大部分酒器絕跡,而食器進一步發展。在紋飾方面,商代帶有神秘氣息的紋飾逐步消失,典雅明快的波曲紋、重環紋、竊曲紋等出現,長篇銘文流行,書體是為玉箸體,排列整齊,有的甚至打有界格。

春秋戰國青銅器

春秋時期王室式微,諸侯爭霸,呈現「禮崩樂壞」的局面,青銅冶煉鑄造不再被周王室壟斷,各諸侯國開始不按規鑄造青銅器,形成了不同的地域風格。到春秋中期,模印法與失蠟鑄造法等新的工藝出現,開始流行繁縟的蟠螭紋與蟠虺紋,北方地區還出現了青銅器上鑲嵌紅銅或錯金銀的裝飾工藝,南方地區則出現了鳥篆銘文。

戰國時期已開始進入鐵器時代,此時的青銅器鑄造以製造精巧的日用器具為主,普遍運用鎏金、鑲嵌、鏤刻、金銀錯等裝飾技法,使得青銅器光彩熠熠、富麗堂皇。同時廣泛流行狩獵、射箭、採桑、宴樂、攻戰、臺榭等紋飾圖案,是各國新興時封建統治階級發展農耕、積極備戰政策的直接體現。

秦漢青銅器

秦漢時期是青銅器的大變革時期,青銅器經歷了由禮樂器迅速向日用器轉變的過程,一方面先秦以前的器類有延續與演化,同時出現了大量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新興器類,此時的銅材料不再添加錫,已經不同於戰國及以前的青銅。製造工藝在基本沿襲戰國時期技藝的基礎上有所發展,錢幣和銅鏡鑄造成為相對獨立的領域,在當時的銅器生產中佔有重要地位。

到了東漢末年,青瓷出現,陶瓷器得到了較大發展,使得青銅器皿進一步從生活器具中消失。而青銅製成的兵器、工具等品類,因鐵器早已佔了主導地位,進而消失。自此以後,人們使用有別於青銅材質的其他各種銅合金,製造銅鏡、宗教造像、香爐及各種生活用具,延續著青銅藝術輝煌的同時,不斷創造新的佳績。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它所出土的大量青銅器,其造型與風格與中原地區迥異,有面貌奇異的青銅大立人像、高達4米的青銅神樹、青銅眼形器、青銅太陽輪等,遺址群年代上起新石器時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延續約2000年,是中國西南地區古蜀文明的中心,是中國青銅時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群年代上起新石器時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延續約2000年,是中國西南地區古蜀文明的中心,是中國青銅時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未标题-1.jpg

《中國國寶全書 》大8開禮盒精裝
NT$3990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