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單

漢化佛教法器與服飾+漢化佛教與佛寺(共2冊)
NT$ 1090  

漢化佛教法器與服飾+漢化佛教與佛寺(共2冊)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內容簡介

佛教經兩路傳入中國:由古印度經西域入漢地中原,再入朝鮮半島、越南、日本等地,謂之北傳佛教;由東南亞入中國雲南一帶,為少數民族所信仰,謂之南傳佛教。盛行於漢地的,以傳承角度視之,為「漢傳佛教」。本書另闢蹊徑,從文化角度切入,稱這種傳入中土並與中原文化結合的佛教是「漢化佛教」。這種「漢化」滲透於各種佛寺、佛像、經藏、僧侶生活戒規之中,有書裏的上百幀插圖為證。作者旁徵博引,多方比較漢化與原始佛教的差異,如釋尊生涯故事、諸佛造像相貌、觀音職責演變,以及佛教與道教、民間宗教、《封神演義》等名著的互動,全都嘩嘩道來。此書解說淺白透徹,結構清晰有條,文風幽默諧趣,不時教人會心微笑,實乃理解漢化佛教的上佳入門讀物。

作者簡介

白化文(1930- )

原名白襨。 1955年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後,主要從事佛學、敦煌學、目錄學等研究工作,曾任北京大學資訊管理系、中國佛學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佛學研究中心及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中國俗文學學會常務理事;兼任《文史知識》雜誌、蘭州大學《敦煌學輯刊》、《敦煌學大辭典》編委,中國楹聯學會顧問,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語言文學研究分會副秘書長,中華再造善本工程編纂出版委員會委員,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工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專家組專家等職。曾多本著作獲獎,如《佛教圖書分類法》獲北京大學第八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富連成三十年史》 獲北京市新聞出版局2000年度優秀圖書三等獎等。

目錄

出版說明 「博雅文叢」編輯委員會 

導讀 漢化之自覺 曾憲冠 

一、佛光的折射 

二、釋尊的生涯 

三、佛像與佛寺 

四、山門與天王殿 

五、大雄寶殿 

六、菩薩 

七、觀世音菩薩 

八、中國的羅漢 

九、漢化的諸天

十、藏經與藏經閣

十一、塔與經幢

十二、受戒與戒壇 

十三、僧侶生活與佛事 

內容簡介

詳細介紹了佛教的各種法器與服飾,具體包括唄器(如鍾、鼓、木魚等)、莊嚴具、曼荼羅、供具與供物(如七寶與八吉祥等)、僧人的法服與常服、隨身俱(如比丘六物、齒木、懈瓶、戒刀、拂塵、錫杖等)以及瓔珞、花鬘、數珠等。

作者介紹

白化文,男,1930年8月27日生。北京市人。 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後來任北京大學資訊管理系教員、副教授、教授。中國民主同盟盟員。退休後,現在仍在擔任的業務工作有:《中華大典·民俗典》主編,中華再造善本工程編纂出版委員會委員,全國古籍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工程委員會委員。 《文史知識》雜志編委。北京大學圖書館《版本目錄研究》學刊顧問、新版《乾隆藏》顧問等。著作已出版(含重復出版)42種,文章(含書評、序言)200餘篇。主要研究方向:目錄學、佛教、敦煌學、楹聯、詩鍾。

目錄

一 緒說

(一)佛教與漢化佛教

(二)佛教三寶與寺院

(三)漢化佛教的法器與服飾


二 鳴器-漢化佛教的報時器與唄器系統

(一)唄器

(二)夜半鍾聲

(三)清磬幾僧鄰

(四)木魚和木魚的傳說

(五)漢化佛教寺院中的鼓


三 「莊嚴」和莊嚴具

(一)「莊嚴」

(二)莊嚴具

(三)彩畫莊嚴

(四)現圖曼荼羅


四 供具

(一)供物與供物

(二)三具足

(三)七寶與八吉祥


五 漢化佛教僧人法服與常服

(一)僧侶的服裝

(二)三衣和五衣

(三)漢化佛教僧人服飾傳流所自及其改革之要點

(四)歷史上所見的漢化佛教僧侶法服與常服簡述


六 隨身俱

(一)隨身俱

(二)衣缽相傳與比丘六物

(三)十八物

(四)齒木-楊枝

(五)凈瓶-軍持

(六)巾

(七)戒刀

(八)百一物

(九)拂塵

(十)拄杖、禪杖和錫杖


七 瓔珞、華鬘與數珠

(一)瓔珞與華鬘

(二)造像服飾

(三)數珠

(四)作為殿堂內莊嚴具的瓔珞


附錄

漢化佛教七眾飲食

舍利與佛舍利

「以」字點

後記

漢化佛教法器與服飾+漢化佛教與佛寺(共2冊)
NT$1090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