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單

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全2冊)
NT$ 1387  

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全2冊)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孔飛力著作集

作者:(美)孔飛力

譯者:陳兼//陳之宏

ISBN號:9787108045775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版印次:1版 1次

開本:16開

裝幀:平裝

頁數:150

出版時間:2013-10

印刷時間:2013-10

內容介紹

孔飛力對這部《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非常自負。相對於孔的另外三部專著和其他專題論文,這本書確實很不尋常,此書的初稿是講座稿,孔飛力別的論著均為實證研究;在本書中作者試圖對一些較為宏觀的問題作出正面回答,而不再隱藏在具體問題的研究背後。總的來說,孔飛力治學的宗旨,他所思考的核心問題,在此書中有*為直接的展現。

書中各章是以作者在法蘭西學院所作的系列講座(1994年)為基礎改寫而成,1999年先以法文出版,英文版於2002年推出,此次中文版問世。

孔飛力以政治參與、政治競爭、政治控制為主軸,將中國現代國家形成與發展的"根本性議程"歸結為三組相互關聯的問題或矛盾:政治參與的擴展與國家權力加強之間的矛盾(本書**章);政治競爭的展開與公共利益的維護之間的矛盾(第二章);國家的財政汲取能力同地方社會財政需求之間的矛盾(第三章)。這三組問題並非始於清代,而是歷朝歷代都要面對的,但卻跨越了朝代鼎革一直存在到帝制晚期,並在帝制崩潰後繼續成為20世紀中國現代國家構建時的基本問題

作者介紹

孔飛力(Philip Alden Kuhn, 1933- ),是美國及西方中國史研究中人們公認的一位大家,現任美國哈佛大學歷史系和東亞語言文化系講座教授。他於1964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當費正清教授1977年從哈佛大學榮退後,孔飛力由芝加哥大學轉回母校接替費正清留下的空缺,一直任教至今。他曾擔任過芝加哥大學遠東語言文化系主任,哈佛大學東亞研究委員會;獲得過包括古根漢姆學術研究獎在內的多種學術榮譽,並是美國藝術人文科學院院士。


      孔飛力精於概念分析、重視運用中國原始檔案,具有良好的中國語言基本功。孔飛力等第二代中國學家注意從新的理論視角解釋過去被簡單地理解為"西方衝擊"下發生的重大事件。 80年代以後的中國改革開放,中美學術交流的正常化,使其獲得直接接觸中國史料檔案的機會。這些都為孔飛力的中國學研究提供了歷史機遇。


      孔飛力著作不是很多,每一本書之間出版的間隔都很長,但每一本著作問世都引起轟動,是名副其實的"十年磨一劍"。他的學術著作主要有:《中華帝國晚期的叛亂及其敵人》、《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海外中國人》。他還參加過費正清主編的《劍橋中國晚清史》和《劍橋*史》若干章節的編撰。

譯者導言  陳 兼 陳之宏

中文版序言

導 論

章 政治參與政治競爭和政治控制

  ——根本性問題和魏源的思考

第二章 從太平天國事變到戊戌變法

  ——馮桂芬與歷經磨難的變革進程

第三章 從未陽暴亂到農業集體化

  ——根本性議程的時代跨越

第四章 19-20世紀中國現代國家的演進

  ——根本性議程的改造與再改造

致 謝

譯者後記  陳 兼 陳之宏

參考書目

索 引      回顧起來,孔飛力作為中國近現代歷史進程“內在導向”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在以往的著作中把關注重點引向了地方及下層。這在他的《中華帝國晚期的叛亂及其敵對力量》和《叫魂》這兩本書中十分清晰地表現出來。在《叛亂及其敵對力量》中,他從民兵組織演變以及地方軍事化發展的探討人手,對於中國帝制晚期農村社會的結構變化作了深入研究,並引導整整一代學者在研究中國近代歷史時將目光轉向地方層面以及包括下層的社會層面。而在《叫魂》中,他以極為紮實的檔案研究為基礎,首先從“叫魂”作為社會文化現像在基層的表人手,講述了販夫走卒、鄉愚村婦以及四處遊走的貧道乞僧等普通平民百姓在叫魂案及其前後的種種經歷,將表面上處於“乾隆盛世”的中國社會景象及其背後潛藏的危機情勢栩栩如生地呈現給讀者。

  然而,孔飛力其實並不只是對地方及下層研究感興趣或認為只有這些方面的研究才重要,他從來未在自己的研究中將“國家”或“全國性問題”當作可有可無的存在;他的著述中貫穿始終的一個題目,便是政治參與、國家對社會的控制以及國家與地方的關係。在《叛亂及其敵對力量》中,他在討論地方軍事化發展及相應的農村基層社會結構變化的同時,也著重分析了國家權力對於下層的滲透和控制以及晚清紳權擴大而引起的國家一社會關係的蛻變。也可以說,“國家”是他要研究的重要對象——只不過他採納了新的角度。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提出了中國帝制晚期的危機所涉及的並非僅僅是“一個王朝的衰落”、更是“一種文明的沒落”的重要看法。在孔飛力為《叫魂》所構建的大敘事中,“國家”又是關鍵性的角色。他將相當的筆墨放在作為國家的人格化體現的君主及各級官員的描述與探討上;他所試圖揭示的,是由皇權及官僚體制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所透露出來的大清帝國政治體制的運作特點和內在矛盾。而在這一切的背後,還有著滿族統治者因大一統帝國表述與自身種族意象之間的緊張而揮之不去的“合法性焦慮”。孔飛力確實是中國史研究中將關注點轉向地方及下層的倡導者之一,但與此同時,在他的著述中始終滲透著一種將“中國”當作一個具有多樣性及多元化的整體來看待的“全國性”視野——正如他在《叫魂》後一章起始時所言:“中國文化是統一的,但不是單一同質的。”

  在我們看來,構成孔飛力這一“中國”史觀底蘊的,是他的問題意識和相關的知識關懷。作為研究中國歷史的學者,孔飛力當然十分注意對於“中國經驗”及其特點的發掘和闡述。但在一個更為深入和基本的層面,這其實並不是他研究中國歷史時知識關懷的真正歸宿之所在;他所關注的,還在於發掘“中國經驗”特殊性之中所包涵的同中國自身的歷史文化資源及其內在邏輯相通的普世性價值和意義。這不僅蘊含著世界對於中國“現代性”構建的影響問題,也涉及到了中國的經驗和經歷對於世界範圍現代性構建——亦即作為普世性進程的現代性構建——的意義和影響問題。在這一點上,孔飛力和他的老師史華慈極為相似:他們的“問題意識”中有著對於人類命運的關切、憂慮和思索。 《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從構成中國由前現代向“現代”轉變進程底蘊的本土性知識資源的分析入手,討論了由政治參與、政治競爭、政治控制構成的中國現代國家形成及發展的“根本性議程”或“建制議程”如何在19~20世紀的實際演變中跨越了革命、戰爭和危機等重大事件,*終形成了國家機制中政治控制壓倒政治參與和政治競爭的“特質”。本文認為,若以孔飛力的歷史敘事為標杆,則中國革命固然具有巨大的歷史正當性,革命所建立的國家卻從來都面臨著深刻的合法性挑戰。但包括政治民主化推進在內的中國“現代性”的構建仍是可能的,這首先是因為,中國歷史文化提供了這方面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的知識資源。而這一構建前行的必要條件則是如魏源、馮桂芬等近兩個世紀

主图-06.png

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

作者:(美)孔飛力|譯者:陳兼//劉昶

開本:16開

頁數:368  

出版時間:2014-06-01

印刷時間:2019-01-23

ISBN號:9787542643216

出版社:上海三聯

版次:1

印次:1

內容提要:

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講述的是一個關於“盛世妖術”的故事。在中國的千年帝制時代,乾隆皇帝可謂是前沒有古人後無來者。他建立並鞏固起來的大清帝國達到了權力與威望的很好。然而整個大清的政治與社會生活卻被一股名為“叫魂”的妖術攪得天昏地暗。在1768年由春天到秋天的那幾個月裡,這股妖風竟然衝擊了半個中國,百性為之惶恐,官員為之奔命,連乾隆也為之寢食難安。作者孔飛力細緻入微的描寫令人顫栗,他生動地再現了各省的恐慌是如何演變成一場全國性的除妖運動。 《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也表現出了一種 為宏大的學術視野,在構建以“叫魂”案為中心的“大敘事”的過程中,在方法論的層次上將社會史、文化史、政治史、經濟史、區域分析、官僚科層制度分析以及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結合在一起。本書可作為學生 閱讀參考書。

目錄:

中譯本序言

章 中國竊賊傳奇

德清縣的石匠們

蕭山事件

蘇州的乞丐們

胥口鎮奇事

官僚機制對妖術的處理

第二章 盛世

弘曆治下的鍍金時代

一個令人鼓舞的故事

長江下游社會

勞動力的解放

民眾意識中的盛世

人口、物價與金錢

不平衡發展

向外部與下層的人口流動

妖術、敵意與焦慮

第三章 或現或隱的威脅

關於謀反罪的看法

對於征服年代的回顧

弘曆面對謀叛

由漢化帶來的腐化

八旗精英

文化的傳播

江南問題

第四章 罪的界定

源於南方的罪惡

發生在山東的案例

蔡廷章 初識魂魄之力

靳貫子路遇 先生

韓沛顯拜請術士為師

李紹舜淪於妖人為奴

《大清律例》中有關妖術的條款

“十惡”條款下的妖術

禮律條款下的妖術

刑律條款下的妖術

與超自然力量

對“叫魂”應如何處置?

第五章 妖術大恐慌的由來

軀體與靈魂

靈魂與軀體的可分離性

自願與非自願的靈魂喪失

頭髮與邪術

妖術預防法

對於僧道的懷疑

官方對於僧道的處置

僧道、乞丐與普通百姓

乞丐的社會恐怖活動

第六章 各省的清剿

弘曆的行省官僚

......


精 彩 頁:

既恐懼又不信任,既讚歎不已又滿懷妒忌,這 便是滿人對於江南的看法,而叫魂危機正是由江南 而起的。在這個“魚米之鄉”,繁榮興旺的農業與 勃勃發展的商業造就了優雅的氣質和學術成就。北 京大部分的糧食供應,是經由大運河從江南運來的 。因此,幾百年來,帝國的統治者們便發現,他們 需要不斷地同江南上層人士爭奪那裡多餘的糧食。

    同樣令北京統治者感到頭痛的,是如何才能建立起 對於江南倨傲不遜的上層學界的政治控制。江南的 學界精英所期期以求的並不僅僅是在科舉考試中佔 有一席之地或獲得高官厚祿。如果有什麼人能讓一 個滿族人感到自己像粗魯的外鄉人,那就是江南文 人。面對這個久已存在的江南問題,在處理這種愛 恨交織的關係時,弘曆以自己的方法表達了自己的 看法。凡在滿族人眼裡 具漢人特徵的東西均以江 南文化為中心:這裡的文化 , 學究氣,也 講究藝術品位,但從滿人古板嚴謹的觀點來看, 這裡的文化也 腐敗。正是因為江南文化有著種種 吸引人的地方,它才對滿人的價值觀念——那 種弘曆喜歡想像的價值觀念——構成了威脅。如果 滿人在中國文化面前失去自我的話,那麼,正是江 南文化對他們造成了 大的損害。

     皇帝本人既為江南所吸引,又為江南所排斥。

    在訪問江南後,弘曆將江南精英文化的一部分移植 到滿人在承德的夏都,予以尊崇。但除了精巧與優 雅外,江南也意味著墮落與漢化。江南頹廢的文化 正在葬送到那裡就任的 官員們,不管他們本是 旗人還是漢人。長江下游的社會既 又腐化,如 同糖果腐蝕牙齒一般腐蝕著人們的美德。大學士劉 統勳的兒子劉墉(這當然是北方的一個好家族)在 剛剛擔任了一任江南學使後,於1762年就這個問題 提出了一份措辭嚴峻的奏摺。他對江南已經商業化 的富紳在力量與影響上超出了政府控制能力的情況 作了描述。 “生監中滋事妄為者,府縣官多所瞻 顧,不加創艾。”官吏們“既畏刁民,又畏生監, 兼畏胥吏”,結果使枉法的人得到開釋,而官府則 對 的行為熟視無睹。由於地方上層人士勢力強 大,府縣官吏為明哲保身,學會了對麻煩睜一眼閉 一眼的精妙技巧。弘曆批示道:劉墉“所奏實切中 該省吏治惡習”。江南士民風尚本來便“浮靡喜事 ”,再加官吏姑息放縱,“遂致漸染日深”,達到 了“牢不可破”的地步。

     弘曆接著寫道:“近年封疆懈弛,直省中惟江 南為甚,此固非劉墉一人之私言也。”兩江總督尹 繼善和江蘇巡撫陳宏謀便是不好的樣板。這兩人在 這一地區任職時間 長(尹繼善六年,陳宏謀四年 ),但兩人均以“無事為福”為信條。兩人都有豐 富的行政經驗,但“上和下睦”已成為他們為官的 習慣。再加“其下屬又大半往年舊屬”,他們已慣 於為之文過飾非。上司對下屬的監督極為鬆散,以


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全2冊)
NT$1387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