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單

印光法師文鈔(全套四冊)儒釋道經典國學 淨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的書信
NT$ 1980  

印光法師文鈔(全套四冊)儒釋道經典國學 淨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的書信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  

書號:978-7-5126-1043-9  

出版日期: 2022.7 

書名 印光法師文鈔全集(虛雲和尚、弘一大師、梁啟超一致推薦;近代流通量最大、流通面最廣的佛教經典著作)

 

作者:釋印光

版 次:1

開 本:32

頁數:2160頁

字數:1620千字

紙 張:膠板紙

 

編輯推薦 

★末法時期眾生黑暗中的明燈,苦海中的舟航,往生成佛的路標 ★當今佛門大德,皆普勸學佛之人,當讀《印光法師文鈔》,並依之修行

 

內容簡介 

《印光法師文鈔》是淨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的書信、論、記、疏跋、法語以及雜著等文字的彙編。自1912年印光法師於普陀山法雨寺藏經樓潛修,高鶴年居士將其四篇文稿刊登於《佛學叢報》後,龍天推出,應世弘法。先有徐蔚如等民國大居士,後又有德森法師、羅鴻濤等,欲報印光法師法乳之恩,故集成增廣、續編、三編,計文鈔十卷,共一百餘萬字,是近代以來流通量*、流通面*廣的佛教著作之一。大師之《文鈔》是末法時期眾生黑暗中的明燈,苦海中的舟航,往生成佛的路標。今人學佛,如不依《文鈔》之教誨,實無入手之處,成就之時。故當今佛門大德,皆普勸學佛之人,當讀《印光法師文鈔》,並依之修行。本書共分四冊,收錄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四卷、《印光法師文鈔續編》二卷、《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四卷以及《印光法師文鈔三編補》一卷,以現今蘇州靈巖山寺流通之《印光法師文鈔全集》(增廣、續編、三編、三編補)為底本進行點校、排版。

 

作者簡介 

印光法師(1861年~1940年),即釋印光,法名聖量,字印光,自稱“常慚愧僧”,又因仰慕佛教淨土宗開山祖師當年在廬山修行的慧遠大師,故又號“繼廬行者”。大師俗姓趙,名丹桂,字紹伊,號子任。陝西陽(今合陽)孟莊鄉赤城東村人。大師振興佛教尤其是淨土宗,居功至偉,大師圓寂後被尊為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是對中國近代佛教影響深遠的人物之一。

 

目錄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

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

與友人論校經綱要書

與融明大師書

與悟開師書

复海曙師書

與四明觀宗寺根祺師書

與佛學報館書

复濮大凡居士書

复泰順謝融脫居士書二通

复鄧伯誠居士書二通

复鄧新安居士書

與福建劉廷誠居士書

復高邵麟居士書四通

與陳錫週居士書

與心願居士書

與衛錦洲居士書

复泰順林介生居士書二通

與泰順林枝芬居士書二通

复永嘉某居士昆季書

复永嘉某居士書六通

與徐福賢女士書

與康澤師書

與諦閑法師書

與玉柱師書

與廣東許豁然居士書

复丁福保居士論臂香書

與廣東蕭永華孝廉書

與某居士書

與海鹽某夫人書

與海鹽顧母徐夫人書

复永嘉某居士書九通

复永嘉周群錚居士書

复弘一法師書

复無錫尤惜陰居士書

擬答某居士書

與高鶴年居士書

致諦閑法師問疾書

复弘一師書二通

复汪夢松居士書

复陳慧超居士書

复酈隱叟書

复尤弘如居士書

复戚智週居士書三通

复範古農居士書二通

复吳希真居士書三通

與陸稼軒居士書

复劉智空居士書

復周智茂居士書

复某居士書

复黃智海居士書

复潘對鳧居士書

與聶雲台居士書

复喬智如居士書

复江易園居士書

复唐大圓居士書

复汪雨木居士書

復盛機師書

與方遠凡居士書

复慧朗居士書

……

复龐契貞書

复袁聞純居士書

复袁福球居士書

與周法利童子書

與馬契西書

……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二

……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三

……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四

……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一

……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二

……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一

……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

……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三

……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四

……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補

……

 

媒體評論 

惟我印公是真念佛人。

——虛雲和尚

 

大德如印光法師者,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弘一法師

 

惟我印光大師,由儒入釋,三者悉備於一身;念佛修心,六字包羅乎萬行;故能令人永久紀念也。

——圓瑛法師

 

凡欲於此有限人生獲得佛法最大限度真實利益者,不可不讀《印光法師文鈔》。

——傳印法師

 

印光大師,文字三昧,真今日群盲之眼也。

——梁啟超

 

 

在線試讀

戊戌年稿。教行理三,唯約教論。今以教理約教,行果約機,謂依教理以起行,行滿方克證果也。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綱宗。憶佛念佛,實得道之捷徑。在昔之時,隨修一法,而四者皆備。即今之世,若捨淨土,則果證全無。良以去聖時遙,人根陋劣。匪仗佛力,決難解脫。夫所謂淨土法門者,以其普攝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禪、宗,實諸佛徹底之悲心,示眾生本具之體性。匯三乘五性,同歸淨域。導上聖下凡,共證真常。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聖前賢,人人趣向。千經萬論,處處指歸。自《華嚴》導歸之後,盡十方世界海諸大菩薩,無一不求生淨土。由園演說以來,凡西天東土中一切著述,末後皆結歸蓮邦。粵自大教東流,廬山創興蓮社,一倡百和,無不率從。而其大有功而顯著者,北魏則有曇鸞,鸞乃不測之人也。因事至南朝見梁武帝,後復歸北。武帝每向北稽首曰:“鸞法師,肉身菩薩也。”陳隋則有智者。唐則有道綽,踵曇鸞之教,專修淨業。一生講淨土三經,幾二百遍。綽之門出善導,以至承遠、法照、少康、大行,則蓮風普扇於中外矣。

由此諸宗知識,莫不以此道密修顯化,自利利他矣。至如禪宗,若單提向上,則一法不立,佛尚無著落處,何況念佛求生淨土?此真諦之一泯一切皆泯,所謂實際理地,不受一塵,顯性體也。若確論修持,則一法不廢,不作務即不食,何況念佛求生淨土?此俗諦之一立一切皆立,所謂佛事門中,不捨一法,顯性具也。必欲棄俗諦而言真諦,則非真諦也。如棄四大五蘊而覓心性,身既不存,心將安寄也?若即俗諦以明真諦,乃實真諦也。如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即四大、五蘊而顯心性也。此從上諸祖密修淨土之大旨也。但未廣顯傳述,故非深體祖意,則不得而知。然於百丈立祈禱病僧,化送亡僧之規,皆歸淨土。又曰“修行以念佛為穩當”。及真歇了,謂“淨土一法,直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流”。又曰“洞下一宗,皆務密修,以淨土見佛,尤簡易於宗門”。又曰“乃佛乃祖,在教在禪,皆修淨土,同歸一源,”可以見其梗概矣。及至永明大師,以古佛身,乘願出世。方顯垂言教,著書傳揚。又恐學者路頭不清,利害混亂,遂極力說出一《四料簡偈》。可謂提《大藏》之綱宗,作歧途之導師。使學者於八十字中,頓悟出生死、證涅之要道。其救世婆心,千古未有也。其後諸宗師,皆明垂言教,偏贊此法。如長蘆賾、天衣懷、圓照本、大通本、中峰本、天如則、楚石琦、空谷隆等,諸大祖師。雖宏禪宗,偏贊淨土。至蓮池大師參笑岩大悟之後,則置彼而取此。以淨業若成,禪宗自得,喻“已浴大海者,必用百川水。身到含元殿,不須問長安”。自後益、截流、省庵、夢東等,諸大祖師,莫不皆然。蓋以因時制宜,法須逗機。若不如是,則眾生不能得度矣。自茲厥後,佛法漸衰。加以國家多故,則法輪幾乎停轉。雖有知識,各攻其業。以力不暇及,置此道於不問。有談及此事,聞者若將浼焉。幸有一、二大心緇白,刊刻流布,令祖教不滅,使來哲得聞,實莫大之幸也。

弟以闡提出家,自揣根性庸劣,罪業洪深。故於宗、教二途,概不敢妄行染指。惟於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一法,頗生信向。十餘年來,悠悠虛度,毫未得益。但自西徂東,由北至南,往返萬餘里,閱人多矣。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視淨土若穢物,恐其污己者,臨終多是手忙腳亂,呼爺叫娘。其有老實頭持戒念佛,縱信願未極,瑞相不現,皆是安然命終。其故何哉?良由心水澄清,由分別而昏動;識波奔湧,因佛號以凝。所以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也。伏願和尚發菩提心,宏揚此法。倘淨土經論,盡皆通徹,則何幸如之!若或未盡鑽研,或恐違背本宗,不敢稱性發揮,當權將宗、教兩門工夫,暫時歇手。凡有闡揚淨土者,平心和氣讀之,使揚禪抑淨之心,無絲毫芥蒂。必究佛祖偏讚之所以,四眾遵違之利害。則不被門庭隔礙,而敢於一切禪、教、律人前,稱性發揮,無復畏憚矣。然淨土書多,要唯《十要》、《十要》中斷疑生信,尤推《或問》、《直指》、《合論》,為破堅衝銳之元勳也。其外《淨土聖賢錄》,歷載諸菩薩、祖師、居士、婦女,及惡人、畜生往生事蹟。讀之則知歷代禪教律諸四眾求生淨土,如群星之拱北,眾水之朝東。而《龍舒淨土文》,言淺義週,詞詳理備,為接引初機要書。若欲普利眾生者,此書萬不可忽也。

弟昔遇善子平者言:“壽不過三十八。”今適滿其數。恐無常倏至,所以專持佛號,預待臨終。設無常果至,則後會無期。兼欲雪在家毀謗佛法之罪,故不避忌諱,略採野芹,獻於飽餐王膳大富長者座下。祈憫而納之,福我秦邦。提永明之正令,遵蓮池之遺規。使自他同出生死,幽顯共生西方。則淨土興而宗風不墜,眾生福而國運常亨。所謂移花賺蝶至,買石得云饒。書此,大旱望雨之誠;用卜,同歸蓮邦之慶。祈垂海涵,則法門幸甚!眾生幸甚。

……

印光法師文鈔(全套四冊)儒釋道經典國學 淨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的書信
NT$1980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