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玉清觀道學文化叢書:方壺外史(上下冊)
作者:陸西星
出版時間:2010-09-01
ISBN:9787802543065
出版社:宗教文化
頁數:695頁
字數:700000
開本:16
版次:1
內容簡介
匯集中國道教內丹東派祖師陸西星(520-606年)的內丹修煉典籍,展現中國道教博大精深的內丹學修煉體系、內修思想和實修體驗。道教內丹學是參天地、同日月、契造化的金丹大道,又是返自然、還本我、修性命的天人合一之學,源遠流長,肇始於伏羲、神農、黃帝上古時期,與道學同源,乃中半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
《方壺外史》八卷,收書十五種。內容分為兩類:一註釋,有《無上玉皇心印妙經測疏》《黃帝陰符經測疏》《老子道德經玄覽》《周易參同契測疏》《周易參同契口義》《悟真篇小序》《崔公入藥鏡測疏》《純陽呂公百字碑測疏》《紫陽真人金丹四百字測疏》《龍眉子金丹印證詩測疏》《邱真人青天歌測疏》;二自著,有《玄膚論》《金丹就正篇》《金丹大旨圖》《七破論》。
本《方壺外史》以明萬曆年間“未孩堂”刻本為底本整理,鄭觀應刊本、蕭天石《道藏精華》影印本、《藏外道書》第五冊影印本為校本。 《三藏真詮》,分《法藏》《華藏》《論藏》三部,現僅存《法藏》,分為上下卷。 《三藏真詮》是研究陸西星不可缺少的文獻,是對《方壺外史》的有效補充。現以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藏陸西星抄本《三藏真詮》為底本整理,陳攖寧手抄本《法藏總抄》。
作者簡介
陸西星(1520年—1606年),字長庚,號潛虛,又號方壺外史,南直隸興化縣人。明朝時期道教人士,道教內丹派東派的創始人。
少時學儒學,中秀才。後九次鄉試未中,棄儒學道,自稱呂洞賓授其丹法秘訣。晚年又學佛參禪,是三教合流的人物。
陸西星主修內丹,提倡性命雙修。著有《方壺外史》、《南華副墨》、《道緣匯錄》、《賓翁自記》等。近人考據小說《封神演義》為陸西星作。據說陸西星為籌措女兒出嫁嫁妝費用,方撰寫《封神演義》,不料小說甫上市即大獲利市。
陸西星雖然被尊為道教內丹東派祖師,卻未正式出家為道士。
編者介紹
董沛文河北灤縣人,958年7月日出生。全真龍門派第二十六代傳人,道名董崇文,號文道子中國道教協會副秘書長、河北省政協委員、唐山市道教協會會長、唐山玉清觀住持、唐山市僑商會會長,研究生(中央民族大學宗教學碩士)。自幼受傳統文化熏陶,喜讀道家經典,尤其推崇商祖陶朱公(范蠡) 亦好道家養生文化,遍遊道教洞天福地,尋仙訪道,拜師學藝,研習養生術,體悟道教之奧妙精深荏苒光陰、人生如夢世間芸芸眾生求財、求祿、求壽、求平安者,如過江之鯽,然其中最難求者就是“壽”。而道教之仙學養生文化(內外丹術)中 服食、服藥、闢穀、導引、胎息諸術,恰是養生長壽、長視久生之妙術。遂於經商致富後,出巨資復建唐山開平玉清觀,整理道教聖典,助印道教經典善書,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目錄
上冊
唐山玉清觀道學文化叢書序
唐山玉清觀道學文化叢書序二
唐山玉清觀道學文化叢書序三
《方壺外史》序
前言
整理說明
陸西星真人傳
1、陸西星傳
2、拱極遇仙
3、度陸潛虛
4、呂祖《示陸潛虛一聯復為足成四句》(並序)
5、方壺外史像贊
重印《方壺外史叢編》鄭序
萬序
馬序
新梓《方壺外史。序
子昂藏書跋
玄律
第一卷 乾字集
無上玉皇心印妙經
黃帝陰符經測疏
序
上篇
中篇
下篇
後序
第二卷 坤字集
老子道德經玄覽
老子道德經玄覽序
老子道德經玄覽序
老子道德經玄覽序
讀《老子》宗眼
老子道德經玄覽上篇
老子道德經玄覽下篇
第三卷 離字集
周易參同契測疏
序
周易參同契測疏上篇
周易參同契測疏中篇
周易參同契測疏下篇
紫陽真人讀《周易參同契》文
第四卷 坎字集
周易參同契口義
周易參同契口義初稿引
參同契口義上篇
參同契口義中篇
參同契口義下篇
參同字義分屬
月節氣候卦鬥律火總紀
鬥建子午將指天罡圖
九宮八卦圖
昏見圖
晨現圖
八卦納甲之圖
含元播精三五歸一圖
第五卷 屯字集
悟真篇詩小序
序
悟真篇詩小序
七言律詩一十六首
七言絕句六十四首
五言一首
西江月一十二首
絕句五首
悟真法語
《悟真篇》後序
跋
附錄︰《悟真篇》注始末
《悟真篇》注序
《悟真篇》注序
下冊
第六卷 蒙字集
第七卷 既字集
第八卷 朱字集
第九卷 續編一
第十卷 續編二
第十一卷 續編三
第十二卷 續編四
附錄
一、陸地長庚先生著述年月考
二、陸西星詩文事跡匯錄
三、陸西星先生年表
參考書目
鳴謝
收回
序
中國仙道學術之根源,三元兩派,源遠邈長。宋元以降,南北分流,明清而後,或顯或密,熠熠璀璨,競奪標竿。典藏載諸仙道史籍,可信可稽,此瑯函瓊札者,視為玉版金繩,成認率為先賢高真之智慧結晶。千古長空,熾烈光華,雖亦屢遭風雨而無晦,躓踣而不卻。唯緣厚緣淺,不在達賤,聖俗同沾,不絕如縷。蓋凡吾中華民族同胞,仰望所及,都因修學,遂其所願,裨益生理之健康與乎人格特質之美化,所謂法雨潤澤,蔚蔭春永焉雲。
陸翁之丹法誠屬陰陽栽接之術,概念早為世人所共知共識。 《三藏真詮》者,即陸翁記錄眾仙降授之諸內容也,義同《真誥》。縹緲三藏,即法藏、華藏、論藏也,有一字千鈞之美譽。後來整編為《方壺外史叢編》,雖系源於稀釋《真詮》,然而理論精醇,兼以淡化口訣,《參同契測疏》、《參同契口義》的確被視為陸翁傾其畢生心血研究所得之精華,堪稱丹道學術、人元丹法之最簡易最殊勝者而無訛。或謂陸翁係採用二七之壹鼎得藥,而非夫婦同修之最上乘神仙眷屬功法。學界固可及於理論,然君子達人,何妨權宜方便從寬解釋?鑽研探機,去蕪存菁,取其有用初階,允宜共效蕭史弄玉秦樓引鳳之眷屬精神。是否妥善?樂山樂水,君子鑒諒。
陸翁功夫首在於百日清修,次方及片晌得藥,三則緊接十月行火,最後乃為脫胎神化。清修之功分為煉己與養己二種,煉己者,對境忘情,常靜常應,境來勘過、事來看破;養己之序則有澄神、養神、凝神三步。內煉純熟,方可臨爐,而片晌得藥是指一符二候之頃,十月行火乃是朝屯暮蒙之事,最後脫胎神化則須三年九載之功。次序井然,法訣簡捷,縱眼丹家,無其倫比,可謂星懸白日,一曜獨明。
時人好心,將傳統仙道判列東西南北中五派,亦不得已也。除涵虛而外,數其本人始初,並無創派之本衷。若至中派,閔小艮於《先天虛無太一金華宗旨訂政》書中嘗言︰“今蔣氏所本,乃中宗後裔,掩襲此書,而抑北宗,故削去之。 ”應視為中華仙道史上“中宗”名相之首載。
盛君克琦,當代賢達者也。亦儒亦道,宏願標註五大道派代表性之丹經。峰力所不迨,不能為者也。斯名山力作,有揭櫫旗幟,鳩合同志深意藏焉,誠繼絕興滅,抵抗外道之定海驪珠,必將有益後賢來茲於仙道學術之指引、認識、了解、繼承和創新之向度。天道酬勤,功不唐捐,盛君今日推動與發揚之辛苦,當窮仙道千古歷史長河而不朽,芬薌所及,遍布環宇,更縱橫時空,功且無際。
玉液金液,七返九還之術,盱衡此術或將隨時灰飛煙滅,爭忍民族絕學默而淪喪淹沒?是趁此良機,傾訴微末之盼望,並寄寓藉本書一端,戡破波旬,區別是非,使明智者於仙道學術,揚顯隱密,擲拋遺世狹隘、更新既往個別秘傳方式,公開進入學術單位研判,仰然走向社會,祈期發揮特定之功能,庶幾大道得能闊步公行,普遍風行而流傳人間世上,輔弼醫藥未竟之功。
當今人間世,峰以為滿街非聖即賢,實不乏大宗師承負應劫。知大道之興,當從今日始,且將風起雲湧,並蔚為奇觀。回首區區歷四十餘年之努力,盡千山萬水縱橫,狂狷無態,是亦一時之運祚也。盛君之既出,五大派丹經不旋踵點校竣事。而今而後,知後賢之將輩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嗟噫!後浪前浪,多少豪傑?誰主浮沉?拭看今朝!是為序。
台灣雲林 洪碩峰 敬序
2009年7月7日
(作者係台灣隱逸神仙學派[隱仙派]宗師,著名丹道學家、陳攖寧學派傳承人。台灣《仙道》、《台灣仙道學術資訊網》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