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精準注射解剖圖譜
出版社 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時間 2019年4月
開本 16
譯者 隋鴻錦 郝立君 於胜波主編
裝幀 精裝
頁數 241
字數 200千字
ISBN編碼 9787559111210
內容簡介
《面部精準注射解剖圖譜》是一本內容詳盡、標本層次結構清晰的實物圖譜。本書首先通過新鮮標本的動、靜脈灌注後,根據微注射的臨床需求在面部分部位進行了逐層解剖,拍攝了大量視角獨特的實用的實物照片,並且本書還利用血管鑄型技術、三維重建技術等獲得了面部動脈和靜脈分佈的全貌。 P45斷層塑化技術是的斷層標本製作技術,本書應用該技術清晰的顯示了面部的層次,尤其是完整的展示了SMAS層。同時本書繪製了精美的標本示意圖,使晦澀難懂的部分更加清晰。該書從籌備到完稿歷時1年半,*終精選照片、圖片240餘幅,圖譜內容詳實、圖片清晰、圖解充分,編排細緻,力求全面呈現面部的解剖層次和血管分佈,從而為面部微注射技術有效地提供解剖基礎。希望本書能夠成為廣大醫學生、醫學美容教育工作者和醫學美容臨床醫生的得力助手。
該書從籌備到完稿歷時1年半,最終精選照片、圖片240餘幅,圖譜內容詳實、圖片清晰、圖解充分,編排細緻,力求全面呈現面部的解剖層次和血管分佈,從而為面部微注射技術有效地提供解剖基礎。希望本書能夠成為廣大醫學生、醫學美容教育工作者和醫學美容臨床醫生的得力助手。
隋鴻錦,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大連醫科大學解剖學教研室主任,中國解剖學會常務理事,“歸國留學人員創業精英標兵”,1995年率先引進生物塑化技術,實現國內人體標本製作、保存和展示的劃時代變革,圍繞生物塑化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創建了國內的生物塑化技術專利集群,截至目前,擁有近30項專利和數項處於保密狀態的專有技術,實現獨立的自主知識產權,國際領先,其中P45斷層塑化技術,被國際塑化學會作為標準塑化流程之一進行推薦,並在教學、科研及科普等領域創新應用,產生了深遠的社會影響,目前已為國內20所高校建立起生命科學館。隋鴻錦教授從事臨床應用解剖學研究20餘年,主持國家自然基金資助項目3項,並主持完成了省課題研究多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近百篇,近五年以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文章近20篇;主編出版臨床解剖學專著12部。研究成果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遼寧省科技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多項。
郝立君,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整形美容中心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學美容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誌常務編委,現已從事整形美容專業28餘年,成功完成各種整形美容手術五萬餘例,在面部輪廓整形,各種顏面除皺術、再生型生物膜片面部懸吊除皺,眼部整形、隆鼻及脂肪游離移植充填整形、面部年輕化、玻尿酸等注射面雕及Botox除皺、瘦臉等方面有獨到見解和獨特的審美觀點和滿意的手術效果,深受廣大患者的歡迎。在美容整形研究方面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課題,已發表論文100餘篇,獲省科技獎十餘項。曾榮獲全國“十佳美容與整形醫師獎”和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分會“優秀醫師行業最高獎”。
隨著醫學美容事業的不斷發展,醫學生、醫學美容培訓和醫療美容醫生隊伍日益壯大。他們對醫美相關書籍的需求也空前高漲,同時面部微整形臨床問題頻發,因此我們與以郝立君教授為帶頭人的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整形美容團隊聯袂籌劃製作了面部注射微整形姊妹篇:《面部精準注射解剖圖譜》和《面部精準透視注射技術》。我們曾出版多部應用解剖學圖譜,積累了豐富的圖譜編寫經驗,而且特邀了大連鴻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專業團隊進行標本製作,並擁有國際先進的P45斷層塑化技術;郝立君教授團隊從事整形美容專業30餘年,在各種顏面除皺術、眼鼻及脂肪游離移植充填整形、面部年輕化等方面有獨到見解,技術全面,臨床經驗豐富,因此我們聯袂合作,為醫學美容髮展盡微薄之力。
目錄
第一章 總 論
圖1-1 面部皮下組織層(前面觀) 1
圖1-2 面部皮下組織層(側面觀) 2
圖1-3 面部表情肌(前面觀) 3
圖1-4 面上部表情肌 4
圖1-5 面中部表情肌 5
圖1-6 眶週表情肌 6
圖1-7 面下部表情肌 7
圖1-8 降口角肌、降下唇肌和頦肌 8
圖1-9 皮下組織層、SMAS層模式圖 9
圖1-10 SMAS層、SMAS下層模式圖 10
圖1-11 SMAS層(側面觀) 11
圖1-12 SMAS腱膜性區 12
圖1-13 SMAS混合區 13
圖1-14 頰部假性韌帶和顴骨皮膚韌帶 14
圖1-15 顴骨皮膚韌帶 15
圖1-16 咬肌皮膚韌帶 16
圖1-17 下頜韌帶 17
圖1-18 頸闊肌皮膚韌帶 18
圖1-19 面部間隙與韌帶模式圖 19
圖1-20 面部韌帶模式圖 20
圖1-21 韌帶與間隙分佈關係模式圖 21
圖1-22 韌帶走行模式圖 21
圖1-23 顱骨(前面觀) 22
圖1-24 顱骨(側面觀) 23
圖1-25 眶上孔、眶下孔和頦孔及其穿行動脈(鑄型標本) 24
圖1-26 眶上孔、眶下孔和頦孔的位置及其穿行結構 25
圖1-27 頭面部動脈分佈(鑄型標本、脫骨) 26
圖1-28 面部淺層血管分佈模式圖 27
圖1-29 面部血管與神經分佈模式圖(口周深層) 28
圖1-30 頭面部表情肌和血管的分支分佈模式圖(側面觀) 29
圖1-31 經下頜骨冠突頭部冠狀斷面(P45塑化斷層) 30
圖1-32 經眼球頭部矢狀斷面(P45塑化斷層) 31
圖1-33 經下頜切跡頭部水平斷面(P45塑化斷層) 32
圖1-34 頭面部外側區層次模式圖 33
第二章 額 部
圖2-1 額部皮下組織層 34
圖2-2 額部中央區皮下組織及其內部血管 35
圖2-3 額部中央區淺層血管(脂肪組織未去除) 36
圖2-4 額部外側區淺層血管(脂肪組織去除) 37
圖2-5 右側額部額肌下間隙 38
圖2-6 額部血管位置和層次Ⅰ 39
圖2-7 額部血管位置和層次Ⅱ 40
圖2-8 左側額部血管位置和層次 41
圖2-9 右側額部血管位置和層次 42
圖2-10 左側眉部血管位置和層次 43
圖2-11 左側眉部深層血管 44
圖2-12 右側眉部深層血管 45
圖2-13 額部、眉部表情肌Ⅰ 46
圖2-14 額部、眉部表情肌Ⅱ 47
圖2-15 滑車上動脈走行層次(矢狀斷面) 48
圖2-16 滑車上靜脈走行層次(矢狀斷面) 49
圖2-17 滑車上血管走行模式圖(矢狀位) 50
圖2-18 額部動脈鑄型前面觀Ⅰ 51
圖2-19 額部動脈鑄型前面觀Ⅱ 52
圖2-20 額部動脈鑄型前面觀Ⅲ 53
圖2-21 額部動脈鑄型前面觀(脫骨) 54
圖2-22 額部動脈前面觀(CT三維重建) 55
圖2-23 額部動、靜脈鑄型前面觀 56
圖2-24 額部靜脈鑄型前面觀 57
圖2-25 滑車上靜脈變異模式圖 58
圖2-26 額部軟組織層次(經眉頭P45塑化斷層矢狀斷面) 59
第三章 鼻根區
圖3-1 鼻根區血管分佈Ⅰ(1) 60
圖3-2 鼻根區血管分佈Ⅰ(2) 61
圖3-3 鼻根區血管分佈Ⅰ(3) 62
圖3-4 鼻根區血管分佈Ⅰ(4) 63
圖3-5 鼻根區血管分佈Ⅱ 64
圖3-6 鼻根動脈分佈Ⅰ(鑄型標本) 65
圖3-7 鼻根動脈分佈Ⅱ(鑄型標本) 65
圖3-8 鼻根區動脈分佈模式圖 66
圖3-9 鼻根區靜脈分佈模式圖 67
圖3-10 鼻根區動、靜脈分佈模式圖 68
圖3-11 鼻根區動脈分佈(CT三維重建) 69
圖3-12 鼻根區靜脈分佈(鑄型標本) 69
圖3-13 鼻正中矢狀斷面(P45塑化斷層) 70
第四章 鼻 部
圖4-1 鼻肌 71
圖4-2 鼻部血管分佈Ⅰ 72
圖4-3 鼻部血管分佈Ⅱ 73
圖4-4 鼻部淺層血管Ⅰ 74
圖4-5 鼻部淺層血管Ⅱ 75
圖4-6 鼻部淺層血管(脂肪去除) 76
圖4-7 鼻部深層血管 77
圖4-8 鼻翼動脈和鼻背動脈 78
圖4-9 鼻部動脈分佈(鑄型標本) 79
圖4-10 鼻部動脈分佈(CT三維重建) 79
圖4-11 鼻部動、靜脈分佈Ⅰ(鑄型標本) 80
圖4-12 鼻部動、靜脈分佈Ⅱ(鑄型標本) 80
圖4-13 鼻根部血管層次模式圖 81
圖4-14 鼻底血管層次模式圖(下面觀) 82
圖4-15 鼻軟骨前面觀 83
圖4-16 鼻軟骨前外側面觀 84
圖4-17 鼻軟骨前下面觀 85
圖4-18 鼻軟骨正面觀模式圖 86
圖4-19 鼻軟骨側面、底面觀模式圖 87
圖4-20 鼻部旁正中矢狀斷面(P45塑化斷層) 88
第五章 眼周部
圖5-1 眼周皮下組織層 89
圖5-2 眼輪匝肌和眶週淺層血管 90
圖5-3 眼輪匝肌後脂肪(ROOF) 91
圖5-4 眼輪匝肌後脂肪(ROOF)和眼輪匝肌下脂肪(SOOF) 92
圖5-5 眶隔脂肪 93
圖5-6 上瞼提肌腱膜和瞼板 94
圖5-7 瞼板動、靜脈弓 95
圖5-8 上瞼提肌 96
圖5-9 眼周動脈分佈(鑄型標本) 97
圖5-10 眼周動脈分佈(CT三維重建) 98
圖5-11 眼部動、靜脈分佈Ⅰ(鑄型標本) 99
圖5-12 眼部動、靜脈分佈Ⅱ(鑄型標本) 100
圖5-13 上瞼動脈層次模式圖 101
圖5-14 眶上孔及其穿行結構 102
圖5-15 眶下孔及其穿行結構 103
圖5-16 眶週軟組織層次 104
圖5-17 眶隔脂肪分佈模式圖 105
圖5-18 上瞼層次模式圖 106
圖5-19 下瞼層次模式圖 107
圖5-20 經眼球瞳孔眶部矢狀斷面Ⅰ(P45塑化斷層) 108
圖5-21 經眼球瞳孔眶部矢狀斷面Ⅱ(P45塑化斷層) 109
圖5-22 經眼球瞳孔內側矢狀斷面(P45塑化斷層) 110
第六章 鼻唇溝區
圖6-1 鼻翼外側面動脈的走行層次 111
圖6-2 鼻唇溝區面動脈的走行層次Ⅰ 112
圖6-3 鼻唇溝區面動脈的走行層次Ⅱ 113
圖6-4 鼻唇溝區的表情肌與面動脈(右側) 114
圖6-5 鼻唇溝區的表情肌與面動脈(左側) 115
圖6-6 鼻唇溝區面動脈與面靜脈的走行層次Ⅰ 116
圖6-7 鼻唇溝區面動脈與面靜脈的走行層次Ⅱ 117
圖6-8 鼻唇溝區面動脈走行層次(沿面動脈主幹外側緣斷面) 118
圖6-9 鼻唇溝區動脈分佈Ⅰ(鑄型標本) 119
圖6-10 鼻唇溝區動脈分佈Ⅱ(鑄型標本) 120
圖6-11 鼻唇溝區動、靜脈分佈Ⅰ(鑄型標本) 121
圖6-12 鼻唇溝區動、靜脈分佈Ⅱ(鑄型標本) 122
圖6-13 鼻唇溝區動、靜脈分佈Ⅲ(鑄型標本) 123
圖6-14 鼻唇溝區動脈分佈Ⅰ(CT三維重建) 124
圖6-15 鼻唇溝區動脈分佈Ⅱ(CT三維重建) 125
圖6-16 鼻唇溝區靜脈分佈(CT三維重建) 126
圖6-17 面動脈走行分型模式圖 127
第七章 顳 區
圖7-1 顳區皮下組織層 128
圖7-2 顳淺筋膜層Ⅰ 129
圖7-3 顳淺筋膜層Ⅱ 130
圖7-4 顳中筋膜層Ⅰ 131
圖7-5 顳中筋膜層Ⅱ 132
圖7-6 顳深筋膜淺層 133
圖7-7 顳筋膜間間隙Ⅰ 134
圖7-8 顳筋膜間間隙Ⅱ 135
圖7-9 顳深筋膜深層 136
圖7-10 顳淺間隙Ⅰ 137
圖7-11 顳淺間隙Ⅱ 138
圖7-12 顳深間隙Ⅰ 139
圖7-13 顳深間隙Ⅱ 140
圖7-14 顳深間隙Ⅲ 141
圖7-15 顳淺深間隙斷面模式圖 142
圖7-16 顳淺動脈與髮際緣的關係 143
圖7-17 顳區皮下脂肪層血管分佈 144
圖7-18 顳淺筋膜與顳淺血管 145
圖7-19 顳筋膜間間隙與顳中靜脈 146
圖7-20 顳區間隙與血管斷層模式圖 147
圖7-21 顳區動脈分支與分佈(鑄型標本) 148
圖7-22 顳區動脈分支與分佈(CT三維重建) 149
圖7-23 顳區動、靜脈分支與分佈Ⅰ(鑄型標本) 150
圖7-24 顳區動、靜脈分支與分佈Ⅱ(鑄型標本) 151
圖7-25 顳區動、靜脈分支與分佈Ⅲ(鑄型標本) 152
圖7-26 顳區靜脈分支與分佈Ⅰ(CT三維重建) 153
圖7-27 顳區靜脈分支與分佈Ⅱ(CT三維重建) 154
圖7-28 面神經顳支的走行與分佈 155
圖7-29 經顴弓中點左側顳區冠狀斷面顯示顳區層次與間隙(大體標本) 156
圖7-30 經顴弓中點後1.5cm左側顳區冠狀斷面顯示顳區層次與間隙(大體標本) 157
圖7-31 經下頜支左側顳區冠狀斷面顯示顳區層次與間隙(P45塑化斷層) 158
圖7-32 經下頜支右側顳區冠狀斷面顯示顳區層次與間隙(P45塑化斷層) 159
第八章 顴 部
圖8-1 左側顴部皮下組織層 160
圖8-2 左側顴部SMAS層 161
圖8-3 左側顴部SMAS下層Ⅰ 162
圖8-4 左側顴部SMAS下層Ⅱ 163
圖8-5 左側顴部SMAS下層Ⅲ 164
圖8-6 左側顴部動脈分佈(鑄型標本) 165
圖8-7 右側顴部動脈分佈(鑄型標本) 166
圖8-8 左側顴部動、靜脈分佈Ⅰ(鑄型標本) 167
圖8-9 左側顴部動、靜脈分佈Ⅱ(鑄型標本) 168
圖8-10 右側顴部動、靜脈分佈(鑄型標本) 169
圖8-11 右側顴部韌帶 170
圖8-12 經顴骨冠狀斷面Ⅰ(P45塑化斷層) 171
圖8-13 經顴骨冠狀斷面Ⅱ(P45塑化斷層) 172
第九章 腮腺咬肌區
圖9-1 腮腺咬肌區皮下組織層 173
圖9-2 腮腺咬肌區SMAS層 174
圖9-3 左側腮腺咬肌區SMAS下層 175
圖9-4 左側腮腺咬肌區筋膜層 176
圖9-5 左側腮腺咬肌 177
圖9-6 左側咬肌及血管 178
圖9-7 右側咬肌及血管 179
圖9-8 右側咬肌 180
圖9-9 左側咬肌 181
圖9-10 左側咬肌深部 182
圖9-11 左側咬肌深部深層 183
圖9-12 左側咬肌間隙 184
圖9-13 右側腮腺咬肌區面神經走行層次Ⅰ 185
圖9-14 右側腮腺咬肌區面神經走行層次Ⅱ 186
圖9-15 腮腺上極的面神經走行層次 187
圖9-16 腮腺前緣的面神經走行層次 188
圖9-17 腮腺下極的面神經走行層次和下頜韌帶 189
圖9-18 面神經分支分佈 190
圖9-19 面神經分支分佈模式圖 191
圖9-20 腮腺咬肌區動脈分佈(鑄型標本) 192
圖9-21 腮腺咬肌區動脈分佈(CT三維重建) 193
圖9-22 腮腺咬肌區動、靜脈分佈Ⅰ(鑄型標本) 194
圖9-23 腮腺咬肌區動、靜脈分佈Ⅱ(鑄型標本) 195
圖9-24 腮腺咬肌區靜脈分佈(CT三維重建) 196
圖9-25 頸闊肌(面部) 197
圖9-26 頸闊肌前面觀 198
圖9-27 頸闊肌模式圖 199
圖9-28 頸闊肌面部形態分型模式圖(A、B、C) 200
圖9-29 腮腺咬肌區軟組織層次(平上頜牙槽平面,P45塑化水平斷面) 201
圖9-30 腮腺咬肌區軟組織層次(經下頜骨冠突的冠狀面,P45塑化斷層標本) 202
第十章 頰 區
圖10-1 頰區皮下組織層 203
圖10-2 頰區SMAS層 204
圖10-3 左側頰脂墊Ⅰ 205
圖10-4 左側頰脂墊Ⅱ 206
圖10-5 頰肌層 207
圖10-6 頰部動脈分佈Ⅰ(CT三維重建) 208
圖10-7 頰部動脈分佈Ⅱ(CT三維重建) 209
圖10-8 經顴弓前部冠狀斷面(P45塑化斷層) 210
圖10-9 經下頜牙水平面(P45塑化斷層) 211
第十一章 口周部
圖11-1 口周皮下組織層 212
圖11-2 口周表情肌Ⅰ 213
圖11-3 口周表情肌Ⅱ 214
圖11-4 口周表情肌Ⅲ 215
圖11-5 口周血管分佈 216
圖11-6 口周血管走行層次 217
圖11-7 上唇血管走行層次 218
圖11-8 下唇血管走行層次 219
圖11-9 右側頦孔 220
圖11-10 口周動脈分佈(鑄型標本) 221
第十二章 頭面部連續水平斷面(P45塑化斷層)
圖12-1 經下唇水平斷面 222
圖12-2 經口裂水平斷面 223
圖12-3 經上唇唇緣水平斷面 224
圖12-4 經上頜牙列水平斷面 225
圖12-5 經上頜牙槽軛水平斷面 226
圖12-6 經尖牙窩水平斷面 227
圖12-7 經鼻翼水平斷面 228
圖12-8 經下鼻道水平斷面 229
圖12-9 經下鼻甲水平斷面 230
圖12-10 經下頜頸水平斷面 231
出版時間:2022-06-01
印刷時間:2022-06-01
版次:1
印次:1
開本:16開
包裝:精裝
頁數:160
字數:200千字
內容提要
本書主要介紹了玻尿酸 注射的理論與實踐,全書分 為15章,詳細介紹了鼻部、 鼻唇溝、顳部、面頰、下頦 、蘋果肌、唇部、眉弓、淚 溝、精靈耳、上瞼凹陷、臥 蠶、額部、木偶紋、直角肩 的玻尿酸填充的具體操作, 每一章包括求美者的選擇、 填充劑的選擇、注射方法圖 解、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及 案例展示,讓讀者通過閱讀 本書掌握玻尿酸注射的操作 及技巧。
目錄
章 鼻部注射美容
求美者的選擇
填充劑的選擇
注射方法圖解
操作步驟
注意事項
案例展示
第二章 鼻唇溝注射美容
求美者的選擇
填充劑的選擇
注射方法圖解
操作步驟
注意事項
案例展示
第三章 顳部注射美容
求美者的選擇
填充劑的選擇
注射方法圖解
操作步驟
注意事項
案例展示
第四章 面頰注射美容
求美者的選擇
填充劑的選擇
注射方法圖解
操作步驟
注意事項
案例展示
第五章 下頦注射美容
求美者的選擇
填充劑的選擇
注射方法圖解
操作步驟
注意事項
案例展示
第六章 蘋果肌注射美容
求美者的選擇
填充劑的選擇
注射方法圖解
操作步驟
注意事項
案例展示
第七章 唇部注射美容
求美者的選擇
填充劑的選擇
注射方法圖解
操作步驟
注意事項
案例展示
第八章 眉弓注射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