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單

學詞百法 繁體豎版宣紙線裝1函2冊 詩詞寫作入門指導
NT$ 1580  

學詞百法 繁體豎版宣紙線裝1函2冊 詩詞寫作入門指導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主图-05.jpg

內容簡介


學詞百法(12開 宣紙 線裝2冊)(文華叢書系列)

開本:12開

作者:劉坡公

本書從音韻、字句、規則、源流、派別、格調這六個方面入手,將詞的創作具體劃分為百種方法,採取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讀者理解和把握詞的要領和創作方法。每講一法,每說一體,都從唐宋名家詞中精選出有典型意義的作品進行分析和示範。尤其對創造警句、提煉詞眼,以及起結、轉折之法的點撥與示范特別到位,能使讀者較快地掌握詞的創作方法,成為詞的行家里手。


前言


劉坡公是民國時期的人物,有《學詩百法》和《學詞百法》兩本書。用簡單明白的話語談作詩填詞的技巧。


已故東南大學王步高教授在清華講解詩詞創作時,專門推薦過劉坡公的這兩本小冊子。關於律詩的起承轉合,劉坡公專門用四首詩作了簡單講解。


一、起筆突兀法


元代中期著名詩人楊載在《詩法家數》中講到起承轉合, 關於“起”是這樣說的:


破題:或對景興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題起。要突兀高遠,如狂風捲浪,勢欲滔天。然有賦起,有比起,有興起,有主意在上一句,下則貼承一句,而後方發出其意者


劉坡公關於“起”,說得更詳細一些:


做詩起筆,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之別。明起者,開口即就題之正意說起,隨明見題字,然不得謂之“罵題”。暗起者,不就題面說而題意自見。陪起者,先借他物說起,以引申所詠之物。反起者,不說題之正面,而先從題之反面著筆。學者明此諸法,起筆者尤以來勢突兀為勝,若一涉平淡,便覺句法不挺矣。茲錄唐詩得力在起兩句之一首於下,以便學詩者有所取法焉。


注:“罵題”,是從反面立論的意思。


劉坡公舉了一個“明起”例子,即杜審言的《和晉陵陸丞相早春遊望》: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劉坡公說,這首詩第一句就拈出“獨有”二字,第二句用“驚”字作襯,有登高一呼之概。這就是明起,也是“起筆突兀法”。


楊載把起筆分成三種:賦、比、興。賦是平鋪直敘,比是比喻,興以其他事物為發端,引起正題,多以寫景起。


杜審言的這種起筆,也是楊載所說的“賦起”。


二、承筆銜接法


楊載在《詩法家數》中說到第二聯的承,是這樣說的:


頷聯:或寫意,或寫景,或書事,用事引證。此聯要接破題,要如驪龍之珠,抱而不脫。


劉坡公是這樣解釋的:


律詩以第二聯爲承筆,或寫意,或寫景,要與上聯起筆銜接,不可鬆泛。起筆一聯,僅渾括大概;點醒題意,全在此聯。且需留有不盡之意,以開下文轉筆一聯。茲錄唐詩中第二聯最警切之一首,以饗讀者,俾知醒題之法也。


劉坡公認為,全詩的主題思想,可以在這一聯中體現出來。於是他在唐詩中選擇了名將張巡的《軍中聞笛》


嶢岧試一臨,虜騎附城陰。不辨風塵色,安知天地心。門閒邊月近,戰苦陣雲深。旦夕更樓上,遙聞橫笛聲。


劉坡公說,這首詩的頷聯(第三、四句)點醒題意 :


寫軍中情狀,緊接上句看見虜騎之悲感,而全題之用意醒矣。


頷聯,在首聯的基礎上展開。寫這首詩的時候,正在安史之亂中最危急的時刻 。張巡拒絕了叛軍的多次招降,未來是不是還有勝利的機會,唐朝是不是還能夠延續下去,沒有人知道。


不辨風塵色,安知天地心,正反映了錯綜複雜的形勢。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張巡堅守睢陽不退,保證了江南糧道的安全,保證了唐朝主力軍隊的物資供應。張巡是安史之亂影響勝局的重要棋子之一。唐軍主力大捷以後趕到睢陽,張巡剛剛城破犧牲不久,他並沒有看到勝利的那一天。


不過,並不是所有詩的頷聯,都要承擔這個點醒題意的作用。正如楊載所說:或寫意,或寫景,或書事.........

三、轉筆呼應法


楊載在《詩法家數》談到第三聯的“轉”時說:


頸聯:或寫意、寫景、書事、用事引證,與前聯意相應相避。要變化,如疾雷破山,觀者驚愕。


其內容和“承”差不多,主要點明的是“變化”二字,不要和頷聯(第二聯)雷同。


劉公坡說的更詳細一些:


轉者,就承筆之意,轉捩以言之也。其法有三:一、進一層轉;二、推一層轉;三、反轉,總以能與前後相呼應,活而不板者為佳。唐詩之注重轉筆,而上下一氣者,當推杜甫《春望》一首,茲特選錄於下,非學到功深者,斷難揣摩其萬一。


關於這一聯的“變化”,除了簡單的情和景的變化外,還分了三種情況:進一層、推一層、反轉。劉公坡說引用了杜甫的《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慾不勝簪。


前面四句,景中見情,頸聯轉用賦筆直白道出,第五句說兵禍之久,第六句說家信的寶貴。


四、合筆結束法


《詩法家數》說“合”:


結句:或就題結或開一步,或繳前聯之意,或用事,必放一句作散場,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盡而意無窮。


劉公坡《學詩百法》中說“合”:


合者,結束全詩,俾有下落也。或開一步,或放一句,總以“言有盡而意無窮”者為佳構。唐詩中合筆之足以驚人,而傳誦一時者,首推劉禹錫之《蜀先主廟》詩。茲亦照錄於後,以為學者之模範。


現代企業管理或者營銷管理,經常講的一個詞叫作“閉環”。合,就是閉環在後面那一步。劉坡公舉例的是劉禹錫的這首《蜀先主廟》: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懍然。勢分三足鼎,業复五銖錢。得相能開國,生兒不像賢。淒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


尾聯用曲筆寫蜀妓被擄到魏國,暗示蜀國的滅亡。結合首聯寫先主的英雄之氣,對比蜀妓的淒涼,興亡自現。


學詞百法 繁體豎版宣紙線裝1函2冊 詩詞寫作入門指導
NT$1580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