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表情 從19世紀到21世紀的都市攝影
作 者:顧錚 著
出 版 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04月01日
頁 數:375
裝 幀:平裝
ISBN:9787558614781
目錄
●舊巴黎影像百科的編纂者
—歐仁·阿傑 12
新興紐約的觀察者
—阿爾弗雷德·斯蒂格里茨 20
為都市人造像
—奧古斯特·桑德 28
夜巴黎的闖入者
—布拉塞 36
20世紀30年代的倫敦眾生相
—比爾·布蘭特 46
一個先鋒藝術家眼中的莫斯科
—亞歷山大·羅德欽科 56
巴黎“驚異之美”的煉金術師
—曼·雷 66
紐約的“肖像攝影師”
—貝雷尼斯·阿波特 76
照亮“裸城”紐約的“阿拉丁神燈”
—維基 84
從馬德里到武漢
—羅伯特·卡帕 94
紐約地鐵中的偷窺者
—沃克·埃文斯 106
獻給紐約“城中之城”的《哈萊姆文獻》
—阿倫·西斯金 116
巴黎的“決定性瞬間”
—亨利·卡蒂-布烈松 126
紐約街頭的都會牧歌
—海倫·萊維特 136
巴黎紐約“雙城記”
—安德烈·柯特茲 146
“醜陋的”都市現實
—麗賽特·莫德爾 158
塞納河邊的“左岸之戀”
—埃德·凡·德·埃爾斯肯 168
“布拉格詩人”
—約瑟夫·休德克 178
在都市這個影像實驗室裡
—哈里·卡拉漢 190
彩色的“大蘋果”紐約
—恩斯特·哈斯 200
“被人忽略是人生的優待”
—索爾·雷特 210
“自然的眼光,偶然的真實”
—羅伯特·弗蘭克 218
紐約的喧嘩與騷動
—威廉·克萊因 230
與迷宮匹茲堡的影像格鬥
—尤金·史密斯 242
攝影史的“攪局者”
—維維安·麥爾 252
來自邊緣的都市表情
—黛安娜·阿巴絲 266
現代都市生活的荒謬圖景
—加里·維諾格蘭特 276
撿拾都市中的自我
—李·弗里德蘭德 286
現代都市生活的叛逆者
—南·哥爾丁 298
都市:“照片的海,照片的森林”
—森山大道 306
作為風景的現代都市
—托馬斯·施特魯特 316
世紀末東京物語
—荒木經惟 324
上海街頭的夢遊者
—陸元敏 336
沉默的饒舌
—朱浩 344
“格是阿拉格上海!”(“這是我們的上海!”)
—“鳥頭小組” 350
視覺記憶與城市空間
—曾力的北京上海雙城記 362
逡巡於日常的光影中
—沈浩鵬的街頭攝影 368
參考書目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的是包括了從19世紀末到21世紀初的30餘位各國攝影家的都市攝影實踐。他們之中既有像阿傑這樣的以純粹記錄都市全部細節為己任的攝影家;也有像桑德這樣的通過為都市中人造像來聚焦都市生活形態的攝影家,既有像克萊因這樣的以都市為自己的感情宣洩對象而在與都市的對抗中形成了自己風格的攝影家,也有像荒木經惟這樣只把都市看成是一個慾望發生裝置而始終在以攝影與之調情的攝影家。通過對這些觀念、手法、風格各異的攝影家的了解,我希望讀者能夠發現,原來攝影是一種與活生生的現實有著如此親和力的媒介;原來攝影是一種具有如此豐富表現力的視覺手段,而從此能夠經常地將攝影與人類社會的各種實踐聯繫在一起思考,就像這本書把攝影與20世紀都市生活聯繫在一起展示一樣,從而獲得對攝影這個“20世紀的媒介”的全新理解。如果能夠達到這個目的,則是對我長期以來的攝影寫作的優選鼓勵。
國際知名攝影家X策展人17年積累,29位攝影人深度訪談&400幅照片展現當代攝影界的探索和思考
書名:探索攝影之旅——當代世界攝影人訪錄
作者:江融 著[法]羅伯特·普雷基 主編
書號:978-7-5680-7887-0
定價:228.00元
開本:16 190mm*250mm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有書至美
頁數:448
內容介紹
如今,影像已成為人們日常交流的主要媒介,攝影的門檻因數碼技術的發展而變得很低,影像因社交媒體的傳播而氾濫,變得更加碎片化。面對以消費主義為中心的視覺文化的挑戰,如何重新界定攝影?攝影是否仍然有力量?攝影將如何發展?這些是所有攝影藝術家需要思考和以實際行動回答的問題。
本書收錄了對29位在國際上享有聲望的攝影人的採訪,包括攝影家、藝術史學家、評論家、圖片編輯、策展人。作者江融是一位長期關注和研究當代攝影現狀及趨勢的專業攝影人。他直接、尖銳的提問,直指當代攝影的核心問題;受訪者敏銳而又深邃的回答,折射出當代攝影人對攝影媒介和藝術及其所涉政治、社會、文化、環境等諸多問題的關心與思考。讀者不僅可以從每位攝影人的採訪中理解其攝影理念和技巧,而且可以從他們的攝影實踐和心得中獲得啟發與靈感。
享譽國際的圖片編輯和圖書編輯羅伯特·普雷基先生與本書作者經過3年多的精誠合作,為讀者奉獻了這本構思巧妙、值得典藏的訪談錄。書中20多萬文字配上近400張未被裁切的精彩照片,構成了這29位攝影人對20世紀中葉以來探索攝影之旅的反思和總結。這本具有廣闊而又獨特視野的訪談錄,對攝影問題的探討態度嚴謹,但又不失活潑的話題,值得讀者細細品讀。
目錄
前言(Foreword)7
——羅伯特·普雷基(Robert Pledge)
法蘭克·福尼爾(Frank Fournier)10
克里斯廷·阿什伯恩(Kristen Ashburn)26
薇姬·戈德堡(Vicki Goldberg)38
洛里·格林科(Lori Grinker)50
大衛·伯耐特(David Burnett)64
唐·麥卡林(Don McCullin)86
羅伯特·普雷基(Robert Pledge)108
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Christopher Phillips)128
簡·伊夫林·阿特伍德(Jane Evelyn Atwood)138
肯尼斯·杰拉斯奇(Kenneth Jarecke)154
斯蒂芬·杜邦(Stephen Dupont)168
金我他(Atta Kim)186
愛德華·基廷(Edward Keating)200
菲爾·博爵斯(PhilBorges)214
路易斯·格林菲爾德(Lois Greenfield)226
斯蒂芬·肖爾(Stephen Shore)238
彼得·麥吉爾(Peter MacGill)254
梅麗莎·哈里斯(Melissa Harris)268
羅伯特·弗蘭克(Robert Frank)280
卡洛琳·科爾(Carolyn Cole)294
喬治婭·菲奧莉歐(Giorgia Fiorio)308
弗雷德·裡欽(Fred Ritchin)322
蘇珊·梅塞拉斯(Susan Meiselas)338
邁克爾·湯普森(Michael Thompson)350
萊爾·雷克瑟爾(Lyle Rexer)364
薩麗·曼(Sally Mann)376
米奇·愛潑斯坦(Mitch Epstein)394
詹姆斯·韋林(James Welling)410
夏洛特·科頓(Charlotte Cotton)422
江融(Jiang Rong)436
後記(Afterword)437
——江融(Jiang Rong)
受訪者簡歷(Biographies)443
圖片來源(Picture credits)446
鳴謝(Acknowledgements)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