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學的現代詮釋
蔣寅 著
出 版 社:中華書局
頁 數:456
出版日期:2023年10月01日
裝 幀:平裝
ISBN:9787101163063
內容簡介
作者在多年研究古典詩的經驗與知識累積基礎上,選擇「象」「境」「清」「法」「悟」等一系列關鍵範疇,及禪與詩、詩與畫等重大理論專題,共 十四個,進行深入而有系統的研究。 這些範疇與命題既是基礎性的也是富有活力的。
作者運用歷史與邏輯統一的研究方法,用現代意識梳理中國古代詩學理論,在理論的歷史展開中,掌握其發生、發展、轉變的邏輯進程,將理論問題歷史化,從不同側面展示了中國 古典詩學的豐富內涵和理論價值,對建構富有民族思維特色和文化品格的本土文學理論具有不可低估的學術推動作用。
作者簡介
蔣寅,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兼任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國際東方詩話學會會長。 主要研究領域為唐代及清代詩學。 著有《大歷詩風》《王漁洋與康熙詩壇》《清詩話考》《鏡與燈:古典文學與華夏民族精神》《中國詩學之路》《清代文學論稿》《清代詩學史 》(一、二卷)等。
目錄
引論 古典詩學的遺產及其價值
一、轉換:困境與出路
二、立場轉換. :尊重理論遺產的歷史價值
三、理論遺產發掘詮釋的歷史取向
一 語象·物象·意象意境
——詩歌本文所構成的基本單位
一、意象·意境概念使用的紛亂
二、意象與物象·語象的區別
三、意境的本文屬性
四、語象·物象·意象意境的重新定義
二 原始與會通
——「意境」概念的古與今
一、古人的「意境」概念
二、王國維對「意境」的曲解
三、意境與境、境界
四、「意境」的現代化過程
三 清
——古典詩美學的核心範疇
一、「清」在古典詩學中的位置
二、作為傳統審美趣味的“清”
三、「清」在詩學中的確立
四、「清」的美學內涵
五、「清」作為詩美的核心概念
四 以禪喻詩
——以禪喻詩的學理依據
一、不可言說的言說:禪與詩的表達欲求
二、不說破與悟人:詩學中的以禪喻詩
五 不說破
——「含蓄」概念之形成及其內涵增值過程
一、「含蓄」概念溯源
二、“不說破”與“繞路說禪”
三、代語·不犯題字·不著題
六 起承轉合
——詩學中機械結構論的消長
一、詩學中起承轉合之說的由來
二、起承轉合與八股文之關係
三、起承轉合之說在詩學中的展開
四、詩學對起承轉合之說的清算
……
七 以高行卑
——中國古代文體互參中的體位定勢
八 至法無法
——古典詩學對技巧的終極觀念
九 詩中有畫
——一個被誇大的批評術語
十 代作語
——角色詩的類型及性別轉換問題
十一 文如其人
——詩作者與本文的相關性問題
十二 言志·感物·緣情
——有關詩歌觀念轉變的考察
十三 一代有一代之文學
——以唐詩繁榮原因的探討為中心
十四 以詩為性命
——中國古代對詩歌之人生意義的幾種理解
後記
再版後記
古典詩學的現代詮釋 續集
蔣寅 著
出 版 社:中華書局
頁 數:492
出版日期:2023年10月01日
裝 幀:平裝
ISBN:9787101163193
內容簡介
《古典詩學的現代詮釋續集中華書局》接續《古典詩學的現代詮釋》的研究,除繼續關注詩美概念,如「老」「厚」「澀」等外,更注意詩學史上的一些 重要觀念,如「神韻」「格調」「性靈…肌理」等,將這些概念還原到最初語境中,根據倡導者本人和後人的具體用法來分析其含義,在動態過程中把握其衍生情形 。
作者將中國古典詩學的學術史意義和理論價值放到更廣闊的歷史視野中思考,希望透過對古典詩學基本概念和命題作這樣的現代詮釋,慢慢形成一批相對穩定、清晰的基本 概念,為未來的理論建構和批判實踐提供工具術語和基礎理論平台,從而促進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國文學理論、批判史研究和當代文學理論的建構。
目錄
在中國發現批評史(代前言)
——清代詩學研究與中國文學理論、批判傳統的再認識
一、關於中國文學理論和批評的三個偏見
二、清代詩學提供的另一種歷史認知
三、清代詩學實踐與傳統的再思
四、在中國發現批評史
一 情景交融
——古典詩意象化表現方式的定型
一、「情景交融」溯源
二、如何理解和界定「情景交融」?
三、中古詩歌的情境結構
四、唐詩情景關係變異的理論跡象
五、大歷詩歌中的意象化表現
六、「情境交融」的意象結構何以在中唐詩歌中成型
二 老
——古典詩歌美學範型之一
一、由老邁之“老”到老成之“老”
二、「老」的美學內涵
三、與「老」相關的負價概念
三 厚
——古典詩審美範型之二
一、「厚」的詩歌表現
二、「厚」成為文論概念的淵源
三、「厚」在清代的豐富與拓展
四、妨礙「厚」的藝術要素
四 澀
——古典詩美學範型之三
一、「澀」為詩中一境
二、「澀」為談藝家一境
三、求「澀」何為?
四、「澀」的美學意涵及衍生概念
五、「澀」的負價意義
五 詩中有畫(二)
——用話語分析的方式詮釋
一、」詩中有畫「的」畫「指什麼?
二、」詩中有畫「的」畫「作為王維畫意
三、王維畫的寫意傾向
四、王維詩的寫意特徵
……
六 不黏不脫·不即不離
——性靈詩學關於詠物詩的理論反思
七 家數·名家·大家
——有關古代詩第的一次考察
八 擬與避
——佔典詩歌文本的互文性問題
九 神韻
——王漁洋「神韻」的美學內涵及藝術精神
十 格調
——以沈德潛的格調詩學為中心
十一 性靈
——袁枚性靈詩學的要義
十二 肌理
——深入文本組織層面的詩學
十三 中庸的美學
——中國古代文論對美感知覺的表達及其語言
論文原刊出處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