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單

攝影構圖藝術+攝影美學 2本
NT$ 1585  

攝影構圖藝術+攝影美學 2本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第一章聯想美

第一節想像與聯想2

第二節聯想的作用4

1.聯想是由一個內容啟發另一個內容4

2.聯想可表現出美感5

3.聯想是攝影藝術的催化劑5

第三節聯想美的表現方法7

1.接近聯想7

2.類比聯想8

3.對比聯想10

4.因果聯想11

5.情景聯想13

6.標題聯想14

第二章抽像美

第一節抽象攝影概述20

1.抽象的概念20

2.抽象和抽象攝影的定義21

3.抽象攝影的特點23

4.抽象攝影的發展23

第二節抽象攝影技法24

1.簡化24

2.幾何圖形的抽象表現30

3.錯雜抽象34

4.後期合成抽象37

5.拼貼抽象39

6.其他引起變形的抽象40

第三節抽象藝術的發展40

1.抽象藝術的發展40

2.中國抽象藝術的發展43

第四節抽象攝影的意義44

1.滿足了人心理和情感的需要44

2.開闢了廣闊的創作空間44

3.引起了視覺的震撼46

第三章對比美

第一節錯覺-視覺變異-對比50

1.錯覺及其產生的原因50

2.視覺變異的類型52

3.對比的概念和意義52

第二節對比的作用53

1.對比可增強視覺衝擊力53

2.對比可起到參照物的作用54

3.對比可留下珍貴的歷史資料55

4.對比使作品由“錯誤”變“很好”56

5.對比使畫面產生韻味56

第三節對比的條件57

1.畫面中要有兩個以上因素58

2.要有可比性58

3.對比因素要明顯59

第四節對比的方法60

1.物理因素的對比60

2.人物情感因素的對比62

3.多種對比的存在66

第五節對比的原理67

第四章均衡美

第一節視覺恆常及平衡、對稱與均衡72

1.修正角度與視覺恆常72

2.平衡、對稱與均衡73

3.視覺恆常與均衡76

第二節均衡的作用77

1.有豐富的表現力77

2.增強畫面的意境78

3.為創作提供廣闊的空間78

第三節均衡的拍攝方法80

1.畫面中的因素須有對應物80

2.用小物體壓陣81

3.以不等量不同形的因素達到均衡效果82

4.關注畫面的整體均衡84

第四節均衡方法的關注點85

1.後期可優化均衡效果85

2.均衡更重視人的心理感覺85

3.靈活搭配86

第五節均衡法在攝影中的應用88

1.風光攝影中的均衡89

2.人文攝影中的均衡89

3.人與風光的綜合攝影中的均衡90

第五章組照美

第一節組照的定義和例子94

第二節組照的作用100

1.組照可表現事件的全貌100

2.組照可達到“1加1大於2”的效果101

3.組照中照片之間的關係形成美102

第三節組照的形式102

1.分析事件——時間線索102

2.報告事物——空間線索102

3.說明理念——平行線索106

4.展示變化——對比線索109

第四節組照的拍攝要點110

1.組合需要遠景、中景、近景、特寫相結合111

2.有一張精彩的打頭片112

3.情景有交錯,場面不重複112

4.組照的片子都要精彩113

第五節練習拍攝組照的方法114

1.從拍攝4張照片的組照開始114

2.需注意的問題115

第六章境界美

第一節境界美的意義和創作思路120

第二節攝影的創意要使作品更具意境122

1.作品要有內涵122

2.如何表現出攝影作品的內涵122

3.通過後期加工達到創意的效果124

第三節畫面表現的技巧要使作品更具韻味125

1.格式塔理論125

2.色彩添靈氣128

3.調味秘方135

第四節情感的溝通要使作品更具魅力143

1.拍攝有情感的場景143

2.移情144

第五節境界之美的作用146

第七章藝術美

第一節什麼是藝術?150

1.藝術是一種美150

2.藝術是人的創造物151

3.藝術不具有直接的實用性152

4.藝術是情感的表現152

5.情感不直接等於藝術152

第二節美的本質153

1.非概念性153

2.意無窮性154

第三節關於藝術品155

第四節藝術作品必須是的155

1.拍別人沒拍過的155

2.拍別人拍過的場景時要出新159

3.老景增加新內容159

4.藝術家要有個人風格159

第五節使人震驚的作品161

1.尋找有視覺衝擊力的畫面162

2.考夫卡理論162

3.走特別165

第六節易為他人所理解的作品169

1.能為觀者理解169

2.藝術在於求共鳴170

3.審美愉悅170

第七節對藝術家的要求171

1.獨到的眼力與獨特的表現形式171

2.浪漫、深刻、雅俗共賞172

3.多技法聯用與決定性瞬間173

第八節如何成長為攝影藝術家? 174

1.逐步發展,循序漸進174

2.要有執著的堅守175

3.培養藝術直覺很重要176

4.培養獨到的眼力176

5.培養美感,學習美學177

參考文獻182


內容虛線

內容簡介



本書共7章,從聯想美、抽像美、對比美、均衡美、組照美、境界美、藝術美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和論述。本書提出了許多實用的攝影美學方法,如錯雜抽象、視覺變異、視覺恆常、組照理論、格式塔理論、軟硬色、小秤砣、逆追隨、移情理論、考夫卡理論、走特別理論等,為攝影美學提供了新的內容,進一步豐富了攝影美學的技法庫。

攝影藝術作品的創作需要深厚的真功夫,“攝影美學”就是這深厚的真功夫之一。本書可幫助攝影新手快速走向正確的攝影之路,也可幫助有一定水平的攝影者擺脫“瓶頸”的困擾,還可指引希望深造的攝影者走入藝術的殿堂!


內容介紹

  不同於常見的講解攝影構圖方法的工具書,《攝影構圖藝術》將攝影的構圖上升為一種對美學原理的探討。在這個過程中,作者以通俗易懂的分析和恰當合適的示例,建立起一套關於攝影構圖可以遵循的規則和方法。  《攝影構圖藝術》內容並不是單純地講解攝影構圖,作者在書中提出了構成優秀攝影作品的4個要素,其中能夠喚起觀眾的情感反應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要素。無論是剛入門的攝影初學者,還是已經有一定水平的攝影發燒友,通過本書,都能深入學習和深刻理解構圖是如何在傳達攝影師創作意圖中發揮作用的。


目 錄


第1章 視覺感知 14

 相關法則 20

 格式塔理論 22

 相關現象 36

 在實踐中感知 38


第2章 原理、規則與指導 40

 視覺重量 48

 圖像格式和比例 62

 照片框架 70

 動態張力 74


第3章 設計要素 76

 線的力量 78

 形狀的影響 90

 大小、形態、圖案模式和紋理 96

 透視與景深 102


第4章 色調與色彩的作用 106


第5章 理論應用 118

 創作意圖與思維傾向 120

 運用原理與指導方法 128

 更多技巧與工具 146

 增強突出性的技巧 154

 背景 156

 使用濾鏡 158

 最後的檢查清單 160

 圖像處理 164


第6章 攝影之藝術 166


結語 177

術語表 178

作者介紹

Richard Garvey-Williams 的童年時光在非洲東部度過,在這片大陸上生活著不同尋常的野生動物,而這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現在,作為一名專業的野外和風光攝影師,只要一有機會他就會回到那裡,充當陸路攝影旅行的引導和指揮。他還在希臘生活了8 年時間,在這段時間裡,他的攝影技術得到進一步提高和發展,他堅信自己這種四處旅行的愛好會繼續引領他在新的地方探索和發現新的機遇。現在他與妻子Lisa 生活在英國西南部,在不外出旅行的間隙,他會全身心投入到圖書和文章的寫作中。此外,他還會為個人和小團體提供有償授課,並定期展覽自己的作品。

關聯推薦

世界頂級攝影大師傾囊相授,近200幅絕美大片透徹剖析,全新角度,給你不一樣的攝影構圖領悟!

在線試讀

  另一種處理方法是“由下而上”,即憑藉由較低層級組成部分的識別推動其上更高層級的結合。這種方法所涉及的處理過程類似於將我們記憶中存儲的模板進行形狀匹配。視覺處理

  關於視覺處理過程,我們還有其他因素需要考慮,其中包括對一種形狀外表的熟悉程度、自身複雜度和期望值,這些都會影響辨認出這種形狀的速度。但其中還有一些爭論,也就是這些處理模式中哪一種更佔優,更有效。電生理學通過分析“接受域”似乎是推薦由下而上的模式,而最近的研究則認為視覺處理順序的最佳描述是由上而下的處理過程。甚至還有一些研究支持另外一種可能,也就是視覺處理過程的發生既不是自上而下,也不是由下而上,而是一種“從中間開始”的方式。

  在此,我認為在結構中處於某些中間層的形狀——例如,在視覺範圍內具有最理想的大小——會被首先處理,進而簡化更高級和較低級形狀的處理。儘管爭論還在繼續,但現在看起來視覺處理模式是多種多樣的,並且可能取決於很多因素。例如,其中就可能包括我們的視覺經驗和物體與我們之間的距離:顯然距離對我們可能接收到的較低等級的信息數量影響很大。

  視覺注意,(在真實世界或者一幅圖像中,借某種東西吸引我們眼球的過程),通常主要作為一種由下而上的處理方式被討論。當我們經過一片草地,我們的注意力被紅色的花朵所吸引,並不是我們事先知道那裡有鮮花,而是因為花朵本身的紅色引起視覺刺激,我們對這種刺激產生了本能的反應。所以,對於我們考慮畫面構圖來說,某些感知過程必定是相對無意識的,且立即發生的。當然,創作圖像和“讀懂”照片的過程中還有一些要素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發生的,主要包括更多經過考慮和計算的方面,更多需要解釋和判斷的方面。理解與意義

  在所有視覺感知過程的背後都涉及對場景或者圖像的仔細觀察,其目的在於建立起某種意義和理解。所以,當一件藝術品利用這些過程,最終達到優秀的構圖,給予我們視覺享受時,我們對於欣賞這件藝術品所獲得愉悅也就不會感到驚訝了。

  上面所述內容,20世紀初期奧地利和德國的心理學家曾經深入研究過,那麼接下來我們來仔細探尋一下,從他們那裡我們能獲得什麼。他們探究的基礎是我們的觀察習慣有一種傾向,也就是將真實空間的樣子從心理上組織成二維的模式和結構,並賦予全部相同的合義。舉例來說,最低限度的負空間(留白或者圖像中“無對象”的部分,通常是背景)意味著可以帶給觀眾一種幽閉和擁擠的感覺。對比之下,充足的負空間可以讓拍攝主題呼吸通暢,擴展到觀眾的感受也是如此。但是,過度的負空間會生成奢華的感覺,或者“空間多餘”的感覺。從比較中立的觀點來說,你應該盡量讓圖像中的正空間(由拍攝對象所佔據的空間)和負空間的規模大小保持平衡。

攝影構圖藝術+攝影美學 2本
NT$1585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