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部除皺術藝術與科學
(美)喬·尼亞姆圖,III 著 張光正,馬戰勝,杜建龍 譯
出 版 社: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頁 數:256
出版日期:2021年05月01日
裝 幀:精裝
ISBN:9787565923838
【內容簡介】
本書引進自世界知名的ELSEVIER出版集團,是一部全面介紹當代臉部除皺術的經典作品。 本書共9章。 書中所述皆基於真實病例及術者經驗,並配有1000餘張手術前後高清照片及手繪插圖,生動描述了面部除皺術過程中的各項操作,同時闡明了重要概念及技巧,使 手術步驟闡釋淺顯易懂。 著者在臉部拉皮、臉部年輕化、微創美容等方面有獨的觀點與技術,在許多手術方面的一些小技巧也非常實用,別是有關年輕化的內容,是著者在大量實踐與 創新基礎上的理論總結,對國內從事醫療美容工作的醫生很有幫助。 本書內容翔實、闡釋簡明、圖表豐富,既可作為住院醫師及低年資外科醫師的指導書,又可作為中、資深外科醫師了解新科技的參考書。
隨著年齡的老化,用來穩固結構的韌帶會慢慢失去對組織的抓附力,進而產生下垂問題,因此除皺治療成敗的關鍵就在於「跨韌帶」剝離,這樣才能將提拉傳遞至 下垂部位,準確地進行症狀治療。 從淺層的表皮、中層的筋膜再到深層的脂肪墊,安全剝離及利用筋膜折疊,同步改善下垂、鬆弛及凹陷問題,進行各層次復位治療,有效縮小傷口並隱藏傷口,地治療老化 問題,才是所謂的「True Face Lift,Not Fake Lift」。
《面部除皺術藝術與科學》以解剖學為核心基礎,突破舊的思維,結合面部結構美學藝術,充分詮釋了當今醫學美容之面部年輕化理念,深入淺出地探討了面部除皺術,是一 本很有參考價值的著作。
前言/序言
早在20世紀初,就有醫師開始嘗試做臉部除皺術,將臉部皮膚做梭形切除,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隨後又有醫師嘗試其他各種提升術式,但是傷口大、瘢痕明顯,加上當時醫師的醫學觀念陳舊,對面部解剖不甚了解,相關學術研究參考資料又十分匱乏,以至於採取的年輕化除 皺手術無法達到滿意的效果,更無法徹底改善老化問題且效果維持時間不長。 老一套的除皺方法已無法滿足現代人對美的需求。
求美者對於臉部年輕化、變美的認知及需求漸趨提高,希望達到迅速且自然的效果。 學者發現臉部的神經系統構造相當複雜。 臉部老化通常是多重複合性的問題,老化並非只涉及肉眼所及的表皮層,筋膜層的組織流失及深層脂肪墊過多等都會產生不同的表現。 倘若使用單一方式針對一個問題進行治療,非但無法達到效果,還可能導致另一個老化問題更加嚴重。 因此,臉部年輕化治療不再只是做“表面”功夫那麼簡單,應以面部結構解剖學為核心導向,直搗老化原因一一“狙擊”,才能對症改善老化問題。
近10年來,臉部解剖學有了重大進展與突破,也找到了許多新的規則與安全的運用方式,除皺術在技術上不斷精進與改良。 此外,現今解剖學結合臉部結構美學的突破性創新觀點,對於臉部解剖構造有了更深入的認知,進而能更精確地解決臉部老化的結構性問題。
隨著年齡的老化,用來穩固結構的韌帶會慢慢失去對組織的抓附力,進而產生下垂問題,因此除皺治療成敗的關鍵就在於「跨韌帶」剝離,這樣才能將提拉傳遞至 下垂部位,精確地進行症狀治療。 從淺層的表皮、中層的筋膜再到深層的脂肪墊,安全剝離及利用筋膜折疊,同步改善下垂、鬆弛及凹陷問題,進行各層次復位治療,有效縮小傷口並隱藏傷口,徹底地治療 老化問題,才是所謂的「True Face Lift,Not Fake Lift」。
這本書以解剖學為核心基礎,突破舊的思維,結合面部結構美學藝術,充分詮釋了當今醫學美容之面部年輕化理念,深入淺出地探討了面部除皺術,是一本很有參考價值的著作 。 感謝多位醫師好友在翻譯過程中所付出的辛苦努力,感謝王志軍教授對譯文提出的寶貴意見。 希望本書能為廣大讀者帶來臉部除皺術新的思考與視野。
目錄
●第1章什麼是面部除自皮術? 歷史和語意1
第2章面部老化6
第3章評估臉部整形外科患者:諮詢的藝術和診所患者的經驗22
第4章臉部除皺手術器械及診所44
第5章臉部除皺術解剖學51
第6章面部除皺術(面頸部除皺術)60
第7章病例報告143
第8章改良式臉部除皺術159
第9章臉部和頸部除皺術的併發症:識別、治療和預防182
專業詞彙中英文對照241
立體復位臉部除皺術:三維視角看除皺
作者:(澳洲)勞倫斯·CY. 霍(Lawrence CY)
出版社:遼寧科技
書號:9787559127945
出版時間:2023-01-01
印刷時間:2023-02-02
開本:16開
包裝:精裝
頁數:119
內容提要
這本書是50多年面部 年輕化手術實踐的經驗總 結,也是充分研究面部年 輕態三維特徵的基本要素 和與面部解剖相關的生物 力學模型之後的規律分析 。 經典的臉部年輕化手術 是在二維平面上進行的。
作者基本上是新的理論,將 臉部作為三維結構進行分 析,包括高度、寬度和深 度。 本書配有視頻,視頻 內容獨特,是關於應用計 算機模型模擬了面部表情 肌的運動過程及各種軟組 織的變化規律。 可以為面 部除皺術的實施提供可視 化的指導。
本書重點在於“立體復位 除皺術”,對於年輕的整 形外科醫生,以及對於採 用經典二維除皺術後效果 不佳的高年資外科醫生來 說,將大有裨益。
本書回顧了多年來文 獻報道中除皺術的演變, 並在大量的臨床除皺術實 踐基礎上,提出了“立體 復位除皺術”。 為了全面地介紹技術的原理和優勢,作者在準確的解剖學和生物學研究的基礎上, 與生物力學研究團隊一起,應用三維計算機模型模擬了面部表情肌運動過程,並應用這一新的工具 動態觀察了各種軟組織的變化規律,從而為此技術應用後的臉部解剖學變化提供了客觀的分析方法。
本書是一本從三維視角進行臉部除皺術的參考書,對整形外科醫生將大有裨益。
目錄
第1章 臉部除皺術的歷史與經典二維解剖
1.臉部除皺術的歷史
2.經典二維解剖
2.1 概述
2.2 臉部肌肉
2.3 頸闊肌-SMAS-顳淺筋膜
2.4 臉部神經的解剖要點
2.5 臉部血管的解剖要點
2.6 補充說明
參考文獻
第2章 臨床三維解剖
1.概述
2.臉部支撐系統
3.臉部平面和柱狀移行區
4.下顏面軟組織結構
4.1 皮膚和脂肪室
4.2 韌帶、纖維隔和脂肪室
4.3 SMAS/頸闊肌
4.4 臉部表情肌三維解剖
5.手術注意要點
參考文獻
第3章 面部三維結構的生物力學
1.概述
2.表情肌的生物力學
2.1 表情肌
2.2 表情肌的結構
2.3 表情肌的功能
3.三維面部解剖的數學模型分析
4.面部表情模擬
5.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手術方法
1.概述
2.立體復位臉部除皺術操作過程
2.1 術前準備
2.2 操作步驟
2.3 案例分析
2.4 經典臉部除皺術的不足
2.5 手術要點
2.6 臉部脂肪室容量對年輕化的影響
3.應用脂肪移植術實現臉部年輕化
3.1 操作技術
3.2 案例分析
3.3 技術要點
4.臉部結構的最佳化
4.1 方法與操作技術
4.2 案例分析
4.3 手術要點
5.技術總結
5.1 歷史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