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大辭典(含目錄1冊)(套裝共4冊)1922原版復刻
文字:繁體豎排
作者: 丁福保
開本:16開
裝幀:精裝
頁碼:3351頁
淨重:5KG
內容簡介
《佛學大辭典》是丁福保先生於1912年開始編纂,歷時8年完成的部新式佛學辭典。在長達八年的時間裡,他嘔心瀝血,為此付出了艱苦的勞動。在《佛學大辭典》“自序一”中,他說自己為編纂這部辭典“摒棄一切,痛自淬厲”,“沉面濡首,至忘寢食”。在編纂的過程中,他參考了日本織田得能、望月信亨等人編的多種佛教辭典。 1919年,丁福保終於完成了《佛學大辭典》的編纂工作。三年後《佛學大辭典》由上海醫學書局正式出版發行。這是部新式佛學辭典,它的出版,可說是二十世紀中國佛教界乃至文化界的大事。
這部360多萬字的煌煌大典,共收辭目3萬餘條,內容非常廣泛,基本上囊括了佛教各種專門名詞、術語、典故、典籍、專著、名僧、史蹟等等。
《佛學大辭典》對每個辭目先註明其詞性,如「名數」、「物名」、「地名」、「書名」、「人名」、「用語」、「雜語」、「譬喻」、「故事」、「儀式」、「圖象」等,然後解釋其詞義,徵引其出處。凡一辭有多義者,則依序列出,有的亦作必要的考證。而對翻譯的重要專門名詞、術語、人名、佛典等,則均註出梵文或巴利文,以便檢閱原書。此外,辭典也編有詳細的辭條索引,頗便檢索。
《佛學大辭典》從1922年正式出版到1939年先後印四次。但由於種種原因,總共只印了三千部。當時,這部巨著為線裝16冊,三千餘頁,正文每頁分上、中、下三欄。毋庸諱言,金無足赤,該辭典在某些辭目的解釋上也有不準確和不清楚的地方。有些註釋因為用的是文言文,文字艱澀,意思不太明白。但這僅是白璧微瑕,瑕不掩瑜。
丁福保編纂《佛學大辭典》,確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功德無量,可稱是中國佛教界的一項創舉。這本大型佛學工具書,為我們提供了開啟佛學寶庫的金鑰匙,是我們進入佛學神聖殿堂必持的通行證。
《佛學大辭典》由近代藏書家、目錄學家丁福保翻譯、編纂,共收詞目三萬餘條,內容包括佛教各種專門名詞、儀軌、典故、典籍、人物、史跡等。原書對每條詞目首先注明其詞性,如名數、物名、地名、書名、人名、術語、雜語、故事等,然後解釋其詞義,注明其出處。
《佛學大辭典》既可作為佛學愛好者的入門讀物,也可作為專業人士研究佛學的輔助材料,更可作為大中專院校的古籍典藏書籍。讓廣大佛學愛好者與佛學研究專家可以“一書在手,萬事不問”。
作者介紹
丁福保,字仲祜,別號疇隱居士,又號濟陽破衲,近代藏書家、目錄學家。中年開始篤信佛教,並以弘揚佛法、流通佛經為志向,廣購佛學典籍,潛心研究,嘗試編寫佛教通俗讀本和注釋佛典。
在閱讀、注釋佛典的過程中,有感於佛教經典文字艱澀,初學者不易瞭解其中奧妙,又感佛教典籍浩瀚、宗派林立、名數繁多,初學者無從入門,修學有素者亦難於檢索。於是,丁福保考慮,選擇佛典中所有專門名詞,去其重複,釋其意義,示其出處,作為一切經的總注。這就是丁福保編纂《佛學大辭典》的初衷。
丁福保先生一生著述宏富,分為醫學、文學、進德、佛學等四類。其中佛學著述之特色,在於啟發世人對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信心,進而發**佛。除了編纂《佛學新辭典》的傑出貢獻外,他還先後編纂出版了《佛學指南》、《佛學初階》等讀物,箋注了《金剛經》、《六祖壇經》等十餘種佛教典籍。他根據早年在日本購得的國內已散佚的唐代釋慧琳所撰《一切經音義》(100卷)和遼代釋希麟所撰《續一切經音義》(10卷)兩書,編了《一切經音義彙編》,石刻重印,廣為流通。丁福保也著有《翻譯名義集新編》、《佛教精華錄箋注》、《佛教起信錄》等佛教研究的專著。此外,丁福保先生對儒、道、算、醫、古文字、古錢幣等也有很深的造詣,出版了不少有價值的專著。
丁福保一生著述等身,著有《佛學指南》《佛學初階》《佛學撮要》《六道輪回錄》《佛學起信編》《金剛經箋注》《六祖壇經箋注》《一切經音義彙編》《佛學大辭典》等。其中流傳最廣、最為人所稱道的,是他翻譯並編纂的《佛學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