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單

屍體變化圖鑑+屍變圖鑑 共2冊 (全彩圖解 膽小慎入)陳祿仕 搭配屍體解剖規範 法醫學專業書籍
NT$ 1880  

屍體變化圖鑑+屍變圖鑑 共2冊 (全彩圖解 膽小慎入)陳祿仕 搭配屍體解剖規範 法醫學專業書籍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屍變圖鑑 自然環境下的屍體變化


作  者:陳祿仕 編


出 版 社: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07月01日


頁  數:292


裝  幀:精裝


ISBN:9787536984080


主編推薦

1.本圖鑑為超級網紅書《屍體變化圖鑑》第二部,2具試驗屍體,25個真實案例,600多張高清照片,更多勁爆內容持續曝光! 《屍體變化圖鑑》本是一本專業性科普圖書,以圖鑑的形式展示人死後屍體一天一天的變化,但因內容勁爆,自2017年上市以來,獲得了眾多獵奇者的青睞,成了網絡爆款,網友爭先推薦,豆瓣評分9分,豆瓣科普類圖書 靠前00排名75名,狂銷五萬冊,本圖鑑為《屍體變化圖鑑》第二部,更多勁爆內容持續曝光! 2.本圖鑑展示的是在自然環境下,早期屍體到晚期屍體,直至白骨化的現象,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目錄

●第一章實驗觀察到的屍體變化與死後經過時間

第一節1號屍體變化與死後經過時間

死後第1天(平均氣溫25.10℃)

死後第8天(平均氣溫23.40℃)

死後第9天(平均氣溫24.85℃)

死後第10天(平均氣溫26.25℃)

死後第11天(平均氣溫26.55℃)

死後第12天(平均氣溫24.25℃)

死後第13天(平均氣溫21.00℃)

死後第14天(平均氣溫22.55℃)

死後第15天(平均氣溫23.85℃)

死後第16天(平均氣溫23.80℃)

死後第18天(平均氣溫24.25℃)

死後第19天(平均氣溫24.80℃)

死後第20天(平均氣溫25.35℃)

死後第24天(平均氣溫26.70℃)

死後第27天(平均氣溫22.50℃)

死後第32天(平均氣溫21.90℃)

死後第36天(平均氣溫25.15℃)

死後第38天(平均氣溫26.80℃)

死後第41天(平均氣溫26.15℃)

死後第46天(平均氣溫25.70℃)

死後第65天(平均氣溫23.10℃)

死後第83天(平均氣溫22.55℃)

第二節2號屍體變化與死後經過時間

死後第1天(平均氣溫10.90℃)

死後第2天(平均氣溫13.90℃)

死後第3天(平均氣溫16.00℃)

死後第4天(平均氣溫19.00℃)

死後第5天(平均氣溫21.50℃)

死後第6天(平均氣溫20.75℃)

死後第7天(平均氣溫19.90℃)

死後第8天(平均氣溫4.25℃)

死後第9天(平均氣溫1.75℃)

死後第10天(平均氣溫3.90℃)

死後第11天(平均氣溫8.25℃)

死後第12天(平均氣溫8.00℃)

死後第13天(平均氣溫4.65℃)

死後第14天(平均氣溫8.25℃)

死後第15天(平均氣溫7.60℃)

死後第16天(平均氣溫11.85℃)

死後第17天(平均氣溫13.50℃)

死後第18天(平均氣溫14.50℃)

死後第21天(平均氣溫17.25℃)

死後第31天(平均氣溫10.00℃)

死後第43天(平均氣溫16.25℃)

死後第55天(平均氣溫19.25℃)

死後第62天(平均氣溫18.00℃)

死後第77天(平均氣溫16.75℃)

死後第87天(平均氣溫23.50℃)

死後第116天(平均氣溫24.00℃)

死後第140天(平均氣溫22.25℃)

死後第204天(氣溫缺失)

死後第247天(氣溫缺失)

第二章不同屍體現場的案例屍體變化與死後經過時間

……


內容簡介

《屍變圖鑑:自然環境下的屍體變化》一書,由2具實驗持續觀察到的死後屍體變化現象與死後經過時間的實時拍照圖片,以及25個案例現場出現的屍體變化現象與死後經過時間的圖片組成。共有彩色圖片600多張,每張圖下均有簡要的文字說明和死後經過時間,體現出在不同季節、不同時段屍體變化現象與死後經過時間的關係,同時也體現出屍體軟組織的分解速度與有無屍食性蠅類幼蟲孳生的關係。本圖鑑反映了中國法醫學對死後屍體變化的研究狀況,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應用價值,為公安司法部門的法醫工作者和各級院校的法醫教師等技術人員提供了寶貴的推測晚期屍體死後經過時間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陳祿仕 編


陳祿仕 1973年畢業於中國人民 解放jun第四軍醫大學軍醫系。 1978年在貴州警察學院任法醫學教師,1988年任該學院法醫學講師,1995年任該學院法醫學副教授,2001年任該學院法醫學教授。在從事法醫學教學和實踐中發現在法醫教學和法醫檢案中缺乏相關屍體變化和法醫昆蟲學的參考資料,隨之申報了省部級相關課題開展研究,分別發表專業論文數十篇,由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和貴州省出版傳媒事業發展專項資金資助出版《中國屍食性蠅類》《中國屍食性蠅類圖鑑》《屍體變化圖鑑》等,另任副主編編寫全國高等學校教材供法醫學類專業用《法醫昆蟲學》。


精彩內容

     專家推薦: 陳祿仕教授從法醫實際案件出發,數十年如一日,堅持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相結合,多年來筆耕不輟,傾注精力致力於法醫學屍體研究,默默無聞地為我國法醫學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 《屍變圖鑑:自然環境下的屍體變化》是陳祿仕教授及其團隊對法醫學屍體變化研究的又一力作。本書內容主要在自然環境下,對早期屍體到晚期屍體,直至全部白骨化進行連續觀察、拍照、記錄,為提高推測死亡時間的準確度提供了有力證據。作為一名法醫工作者,能受邀為本書作序倍感榮幸。在實際案件應用中,死亡時間推斷對確定嫌疑人有無作案時間,進而劃定偵查範圍、提供偵查線索、闡明作案過程及案件性質等意義重大,一直是法醫學實踐中的難點,同時也是法醫科學研究的熱點。近年來,廣大法醫同行已為此從多角度、多學科的融合等方面展開了相關研究,但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立足於根本,最為直接......

屍體變化圖鑑(精)

編者:陳祿仕

出版時間: 2017-10-01

印刷時間: 2017-10-01

開本: 16開

頁數: 268

出版社: 貴州科技

版次: 1

印次: 1

內容簡介

《屍體變化圖鑑》主編為陳祿仕教授,主要內容是通過觀察、分析屍體的形態學變化與時間的關係,即通過研究屍體形態學的變化所表現出來的現象,推測出死者死後經過時間(死亡時間)。


《屍體變化圖鑑》內容翔實豐富,為本領域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及數據,確立了一些屍體現象隨時間變化的觀察方法及判斷標準,對法醫工作者和相關學科技術人員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及應用價值。


《屍體變化圖鑑》具有適用性、創新性,可以說《屍體變化圖鑑》的問世對我國法醫學的發展是一突出貢獻。 [2]


在法醫對屍體進行檢驗後,首先要回答的問題就是死者死亡後經過了多少時間。死後經過時間一直是法醫學研究的主題和難題,法醫檢案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根據死者死後屍體變化來推測死後經過時間,來為案件調查提供依據。屍體變化是指人死後在內外因素的作用下發生一系列有規律的變化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稱之為屍體現象。法醫學將屍體現象分為早期屍體現象、晩期屍體現象(又稱腐敗型屍體現象)和特殊屍體現象(又稱保存型屍體現象)。早期屍體現像有屍冷、屍斑、屍僵等,晩期屍體現像有屍綠、腐敗血管網、腐敗氣水泡、腐敗巨人觀、白骨化等,特殊屍體現像有乾屍、屍蠟、黴屍等。


但死後的屍體變化(簡稱屍變)又受到各種不同的環境因素的影響而變化(加速變化、減慢變化和停止變化),常常造成推斷出來的死亡時間誤差過大,尤其是利用晩期屍體現象和特殊屍體現象推測出來的死亡時間誤差更大。


利用晩期屍體現象和特殊屍體現象推測死亡時間誤差更大的原因是法醫學沒有做過腐敗型屍體現象和特殊型屍體現象的連續觀察研究,所以無文獻資料參考。在當前法醫學及相關刊物雖也有個案記載及報導,如59天全部白骨化,174天全身屍蠟形成等,但這些屍體現像是發現屍體時看到的現象,可能在未發現時它們早已白骨化或者早已形成屍蠟了。所以,法醫學必須進行相關實驗研究,這類研究除美國最早外,近10多年來在澳大利亞的悉尼科技大學也建立了類似的“屍體農場”,我們為了初探這些問題,申報了相應的研究項目(200408),從早期屍體現象觀察到晚期屍體現象直至全部白骨化為止,每一時段的屍體現象均拍照固定,同時也收集一些特殊現場的屍體現象的案例圖片,這有利於提高死亡時間推斷的精確度。因此,我們將研究的成果以圖鑑方式展現出來,供法醫檢案參考。

目錄

第一章 實驗觀察到的屍體變化與死後經過時間

第一節 1號屍體變化與死後經過時間

死後第1天(平均氣溫24.85℃)

死後第2天(平均氣溫26.15℃)

死後第3天(平均氣溫25.80℃)

死後第4天(平均氣溫25.00℃)

死後第5天(平均氣溫25.20℃)

死後第6天(平均氣溫24.85℃)

死後第7天(平均氣溫25.15℃)

死後第8天(平均氣溫26.15℃)

死後第9天(平均氣溫26.85℃)

死後第10天(平均氣溫25.20℃)

死後第11天(平均氣溫24.65℃)

死後第12天(平均氣溫23.00℃)

死後第13天(平均氣溫24.35℃)

死後第14天(平均氣溫22.05℃)

死後第15天(平均氣溫24.85℃)

死後第16天(平均氣溫26.OO℃)

死後第17天(平均氣溫24.70℃)

死後第18天(平均氣溫18.40℃)

死後第19天(平均氣溫27.45℃)

死後第20天(平均氣溫26.60℃)

死後第21天(平均氣溫26.05℃)

死後第22天(平均氣溫23.35℃)

死後第23天(平均氣溫23.80℃)

死後第24天(平均氣溫24.20℃)

死後第25天(平均氣溫25.15℃)

死後第26天(平均氣溫22.95℃)

死後第33天(平均氣溫20.90℃)

死後第4l天(平均氣溫25.30℃)

死後第48天(平均氣溫23.00℃)

死後第55天(平均氣溫23.40℃)

死後第62天(平均氣溫20.60℃)

死後第69天(平均氣溫25.50℃)

死後第249天

第二節 2號屍體變化與死後經過時間

死後第1天(平均氣溫13.00℃)

死後第2天(平均氣溫14.60℃)

死後第3天(平均氣溫17.40℃)

死後第4天(平均氣溫16.20℃)

死後第5天(平均氣溫21.40℃)

死後第6天(平均氣溫21.75℃)

死後第7天(平均氣溫12.85℃)

死後第8天(平均氣溫13.65℃)

死後第9天(平均氣溫15.25℃)

死後第10天(平均氣溫20.35℃)

死後第11天(平均氣溫18.50℃)

死後第12天(平均氣溫16.60℃)

死後第13天(平均氣溫21.85℃)

死後第14天(平均氣溫11.65℃)

死後第15天(平均氣溫2.15℃)

死後第16天(平均氣溫1.90℃)

死後第17天(平均氣溫5.00℃)

死後第18天(平均氣溫9.50℃)

死後第19天(平均氣溫14.40℃)

死後第20天(平均氣溫14.10℃)

……


第二章 不同現場的案例屍體變化與死後經過時間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在法醫對屍體進行檢驗後,首先要回答的問題就是死者死亡後經過了多少時間。死後經過時間一直是法醫學研究的主題和難題,法醫檢案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根據死者死後屍體變化來推測死後經過時間,來為案件調查提供依據。屍體變化是指人死後在內外因素的作用下發生一系列有規律的變化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稱之為屍體現象。法醫學將屍體現象分為早期屍體現象、晚期屍體現象(又稱腐敗型屍體現象)和特殊屍體現象(又稱保存型屍體現象)。早期屍體現像有屍冷、屍斑、屍僵等,晚期屍體現像有屍綠、腐敗血管網、腐敗氣水泡、腐敗巨人觀、白骨化等,特殊屍體現像有乾屍、屍蠟、黴屍等。

  但死後的屍體變化(簡稱屍變)又受到各種不同的環境因素的影響而變化(加速變化、減慢變化和停止變化),常常造成推斷出來的死亡時間誤差過大,尤其是利用晚期屍體現象和特殊屍體現象推測出來的死亡時間誤差更大,如下面兩個案例:

  案例11977年,美國堪薩斯大學的巴斯教授因鑑定一具保存完好的屍體推斷錯誤。這具屍體的頭部中了一槍,他認為這具屍體死了才一年,因為肌肉保持完好,都在骨頭上,而且還顯現出健康的粉紅色,所以巴斯斷定這具屍體的死亡時間不會太長,可這次他判斷錯了。事實上那是威廉姆·夏伊陸軍上校的屍體,他死於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戰場,後來屍體被密封的鉛制棺材埋葬,所以是1864年的屍體。這與巴斯屍檢初步推測死亡時間誤差了113年。這使巴斯意識到當時法醫學對死後屍體變化的無知,巴斯認為,唯一的辦法就是對腐敗的屍體繼續加以觀察。從此以後,巴斯就在美國的田納西州創辦了“屍體農場”,隨後用研究的成果破獲了許多大案。

  案例21994年9月7日,在貴州某市一出租屋內發現3具女屍(室溫常年不超過15.00℃),編號分別為1號、2號和3號。 1號位於床下,被纖維布和農用塑料薄膜包裹,兩端用尼龍繩結紮;2號被裝於空的汽油桶內,桶蓋接口處用封口膠密封;3號被肢解為12塊,置於塑料桶內後又套裝於鍍鋅鐵皮桶內,桶蓋接口處用封口膠密封。法醫根據屍體現象推斷出l號女屍死亡時間為1個月左右;2號女屍死亡時間為6個月左右;3號女屍死亡時間為10個月左右。經破案查明,1號女屍死亡時間為1年;2號女屍死亡時間為1年25天;3號女屍死亡時間為11個月28天。 1號實際誤差11個月;2號誤差6個月25天;3號誤差1個月28天。尤其是1號女屍和2號女屍的誤差極大。該案的負責人對法醫推斷的時間非常不滿,他說,“這些問題難道不值得法醫研究一下嗎?”這就是司法實踐對法醫學提出的要求,司法實踐的需要就是法醫學要研究的內容。

  利用晚期屍體現象和特殊屍體現象推測死亡時間誤差更大的原因是法醫學沒有做過腐敗型屍體現象和特殊型屍體現象的連續觀察研究,所以無文獻資料參考。在當前法醫學及相關刊物雖也有個案記載及報導,如59天全部白骨化,174天全身屍蠟形成等,但這些屍體現像是發現屍體時看到的現象,可能在未發現時它們早已白骨化或者早已形成屍蠟了。所以,法醫學必須進行相關實驗研究,這類研究除美國最早外,近10多年來在澳大利亞的悉尼科技大學也建立了類似的“屍體農場”,我們為了初探這些問題,申報了相應的研究項目(200408),從早期屍體現象觀察到晚期屍體現象直至全部白骨化為止,每一時段的屍體現象均拍照固定,同時也收集一些特殊現場的屍體現象的案例圖片,這有利於提高死亡時間推斷的精確度。因此,我們將研究的成果以圖鑑方式展現出來,供法醫檢案參考。

  在對屍體變化研究和案例收集的過程中,貴州警察學院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同時得到貴州省公安廳刑偵總隊原總隊長戰必成和現任刑偵總隊政委沙徵凱主任法醫師、畢節地區公安處刑偵支隊主任法醫師趙鵬,以及貴州省公安廳物證鑑定中心副主任法醫師王運模的支持,在此一併表示誠摯的感謝。

  特別感謝公安部刑事技術專家、貴州法醫學會理事長、主任法醫師屈劍平和公安部特聘刑偵專家、重慶醫科大學主任法醫師、博士生導師萬立華對本書作序,最後要感謝給我做了大量生活保障工作的老伴(楊小林)。

  由於編著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疏漏和錯誤,敬請批評指正,不吝賜教!

屍體變化圖鑑+屍變圖鑑 共2冊 (全彩圖解 膽小慎入)陳祿仕 搭配屍體解剖規範 法醫學專業書籍
NT$1880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