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要籍精校:伍柳仙宗全書(上下冊)
作者:(明)伍衝虛(清)柳華陽
ISBN:9787508095981
出版時間:2019-01-01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開本:16開
頁碼:731頁
版次:1
印次:1
編輯推薦
伍衝虛、柳華陽合著的《伍柳仙宗》是明清以來在道教丹道界*富盛名的丹經,近代修煉丹道者無不深研該書作為實踐指導手冊。 本次新版收錄《天仙正理直論》、《伍真人丹道九篇》、《天仙論語仙佛合宗》、《金丹要訣》、《金仙證論》、《慧命經》等,校 者依據多種善本精校,不做任何刪節,是當前對伍柳著作收集*全面、資料*完整、版本*完善的版本,堪稱研究和實修丹道人士必藏之寶書,極具閱讀 和收藏價值。
內容簡介
本書為古籍整理。 以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原刊本為底本,校本有清同治六年(1867)本、同治九年(1870)本、光緒九年(1883)本等。 道學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華夏民族的“老傳統”,華夏民族文化的元基因。 道學文化又是一種「貴生」的文化,因而有追求清淨、長生的風尚,注重修身養性。 伍沖虛和柳華陽是明清以來道家很有影響力的丹道大師,分別著《天仙正理直論》、《仙佛合宗語錄》和《金仙證論》、《慧命經》等 。 清光緒年間鄧徽績將二者合刻一處,名為《伍柳仙宗》,刊行之後,風行遐邇,影響甚大,甚至遠及日本與東南亞等地,後人因之合稱其丹法為「伍柳 丹法」或「伍柳派」。 該書幾經翻刻,各有增損,魯魚頗多。 書中伍柳主張清靜修持,強調先煉己,即是修練自己的本心、本性,這是修煉的基礎、築基,從而成真,達至安神、虛靜之所。 本書作者廣泛蒐集善本,得伍沖虛《天仙正理直論增註》、《伍真人丹道九篇》、《嫡傳增註天仙論語仙佛合宗》、《金丹要訣》和柳華陽《金 仙證論》、《慧命經》六部丹經著述,互校謳誤,恢復原始面貌,聚珍而校《伍柳仙宗》全書。 本書力求為道教、丹道研究人員和養生愛好者提供優選的、有價值的優選善本。
伍柳天仙法脈修持指要
作者:靜虛子
ISBN號:9787508084084
出版時間:2015-10-01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開本:16開
頁碼:259頁
版次:1
印次:1
編輯推薦
中華道家文化源遠流長,《伍柳天仙法脈》是丹道經典之書,國學精粹。 作者對從理法和下手功夫入手,對其進行了全面的解讀,並翻譯成通俗易懂的白話,方便修習者入門。
史上丹道旁門正宗給予正理正法,並對南懷瑾、陳攖寧大師的觀點提出自己獨到的異見,對於後學有相當的指導意義。
本書是值得珍藏、深入研究丹道的書。
內容介紹
本書收錄了作者多年研究中國古代道家哲學、中醫古文獻的各種著述多篇,包括對《道德經講義》《伍柳仙宗》《黃帝內經》《古書隱樓藏書》《悟真篇》《黃元吉玄關 絕學》等文獻資料的整理研究,是當代有關中國古代哲學、古代科技史方面研究的重要成就。 作者以己身甚深真修實證,和他的弟子們將廣泛蒐集到的各家文獻,進行了數年的精研、分析和訂正,幾易其稿,成此著述,對史上丹道旁門 正宗給予正理正法,並對南懷瑾、陳攖寧大師的觀點提出自己獨到的異見,
對於後學有相當的指導意義。 本書說理淺近,指點顯明,易讀。
目錄
上 編伍柳天仙法脈修持指要
一 辨別正宗旁門和清靜濁染的正理正法 ——讀《道德經》第四十二章小得
二 金丹正功雖分門派 修持證果皆宗同法 ——讀各派名家丹經一得
三 黃元吉真人玄關絕學
四 天仙法脈不容誤解 ——與南懷瑾、陳攖寧二先生商榷
五 《古書隱樓藏書》不過旁門小術
六 黃元吉絕學不可妄解 ——略評《顛倒之術》
七 答同修問
中 編
一 《伍柳天仙法脈》摘要
二 黃元吉《道德經講義》及語錄
下 編
一 歷代仙祖事蹟簡介
二 金丹大道修持學常用名詞簡釋
三 丹圓頌
一 辨別正宗旁門和清靜濁染的正理正法
——讀《道德經》第四十二章小得
修功求道之法,自古以來,道宗有三千六百門,佛宗有八萬四千法。 門門自稱正宗,法法自標清淨,使世之真修實悟者,莫所適從,往往誤入歧途。 今體師祖普度宏願,遵《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所示萬物生化正理,以世人受胎成孕生形有序之理,示返還逆修三成有序正法;並示清淨之真旨實 指,使求道者執此照妖鏡,人人能自辨正宗旁門,清淨濁染,不受迷誤。
(一)受胎成孕生化順序,有三變之理
世人皆以父精母血(卵)為人與有情萬物受胎成形之本。 仙佛正宗修者認為受胎成形之本乃歷劫不壞、輪迴不休的種子(即佛宗所示第八識,阿賴耶識),由持種之因(相當於基因)的不同,而 見與其種因相應之物的交媾,必突起欲之念,剎那間,挾先天一炁而同入父精母血之中,投胎受種。 此先天一炁即先天性命,是受胎成形之主之本,不生不滅,無增無減。 父精母血乃後天性命之基,為先天性命寄居之屋舍,其化生成長為形身,有生滅增損,故有孕育出胎、生長壯大、衰老死亡的順從化生程序。
父母未交前,一片虛無,既無先天性命,亦無後天性命。 佛雲威音,道名“道”,儒稱無極,皆是藉名強名,誠為“無名天地之始”的道源性海,寂湛圓明,光週沙界。 迨化生出無形無象,可化生一切的“有名萬物之母”,名為先天一炁,太極,“一”。 父母初交時,「一」由輪迴種子帶入胎中。 輪迴種子乃陰靈之神,識神總根,生死之本,不藉後天遵法返修,不能和合得此“一”(若能合一,“神得一以靈”,便為陽神,何 有輪迴?),只能「受此天命」帶入胎中,生化後天,了歷劫之因。 「一」含藏先天性命(一中有二,靜合不分,故稱太極;胎息忽動,立判性命,一分為二),為後天性命之本。 有此本,母血父精(稱為三),方可受孕成胎,生化後天形身。 故《道德經》第四十二章示萬物生化之理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示靜虛無極為萬物生化無窮之總源。 揭示後天生化為“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即以沖和氣機為滋養動力,乘先後天性命靜虛自動的動靜之機,交媾陰陽,和合太極。
受胎成孕至發育健全的順道,依序有三次大變化。 正宗返修亦相應有三成有序之證。 入胎受孕為次大變化。 受孕後,先由受精卵(含先後天性命),形成一個血肉腔子(腔內即虛空),與母子宮相連處即胎兒之臍,從無胎息而漸有胎息(即沖氣以為和 ),始能生化發育。 從此一有胎息起,已落後天有生滅之途(中醫理論視胎孕為人生之先天,修道則視為後天中之先天)。 腔子成長為腎心。 此時,先天之性隱於神(第八識)而藏於心;先天之命隱於沖和元炁而藏於臍。 沖炁循督任溫養胎元,形成五臟、五官、百骸,直至十月胎圓將產為第二次大變化。
出胎後,剪斷臍帶,不得不起口鼻呼吸,另闢「衝氣以為和」之道路,求生長發育。 同時,識神即緣息而進,完全落入後天之生化發育中,必須藉後天五穀精華,充養形身。 口鼻之息一起,先天之性隱泥丸,先天之命藏炁穴,兩下分離,已不能如處胎時,息息得衝和炁溫養互資。 後天中,人既要靠呼吸與五穀充養形身生命,又要靠識神維持正常的世俗生活;同時,呼吸也耗損元炁,識神又擾耗元神,但這是生命演化中必需 的耗損。 起始,充養大於耗損,直至性機能成熟,天癸通前(即男能初洩精,女能初潮月信前),後天形身充養至精全、炁全、神全,即第三 次大變化之時。 此時若得真師之指,可直接行採大藥功及五龍捧聖服食大藥功,證地仙之果或阿羅漢果,已無「分段生死」而實證長生不死。 若無緣修仙佛正道,順人道生化,則情慾一開,精洩則炁洩神昏,已成破體之人。 此後,後天充養越來越跟不上情慾洩精之下耗,和營營思慮謀求名利之上耗,使人逐步走向衰弱死亡之途。 死時,先形壞識(第六識、第七識)滅,阿賴耶識由持種之因,再去輪迴;先天一炁散還太虛,空負此一劫人生天賜之命; 「天命之謂性」;不能轉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
(二)返還證道逆修順序,遵三成全法
世人所知之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合道,即初、中、上三成有序之功。 但煉精化炁前有化五穀陰精為元精(動炁)之功卻鮮有知者。 甚或有些知名學者,將此起手孕、調藥求玄關之法即初成中層之法,妄加引申為三成全功。
1. 初成築基,返還至出生前,分三層,證人仙、地仙小果
世人及氣功界以為不可企求的長生不死,仙佛正宗卻視為修道之初成小果,即證地仙或阿羅漢果。
初成築胎神基功,前輩仙真,不肯明言全言。 為護天寶,僅以煉精化炁稍示之。 慎言秘言其前之化五穀陰精為元精功。 今體師祖普度之心,明言全示為本文之重點,以接引真修實悟之仙佛真種,入正道之門。
初成築基之功分三個層次。 層為孕、調藥求狹義玄關法。 第二層為小周天功法。 這兩層功法,相當於由破體返修補足至十六歲,初次洩精前之精全、炁全、神全,後天完足狀態。 得證者即為人仙。 第三層為採大藥功與服藥大藥功,返修至相當於將出生前之胎中。 得之者即證地仙之果,亦築成仙功中胎神之基。 可接修溫養仙胎(道胎)的十月中成之功。
真證人仙之果者,從此精已盡化為炁而無精,通精之路已無實用,必有「馬陰藏相」之瑞徵(世尊三十二瑞相之一)。 不得初成中層、第二層之訣法景旨,不能有真證。 得真證者,可頤養天年;若不受世俗情慾名利之擾,可勉強保持長生不死。 若再進修,實證地仙之果,則實證長生。
孕、調藥求玄關功,是返修中入手入門之功,看似簡單,實卻至難。 除前雲仙佛正宗秘法不傳外,又由於行此功,必須利用生殖機能,按仙佛二宗清規及中國自古以來傳統觀念,都不便於說。 更因為破體成年之人,受情慾之困,識神之擾(第六識攀緣不停,第七識恆思己利),下漏上耗習俗難改。 又因為第八識歷劫持種之因的秉性難移,必操縱前七識困於習俗。 故千萬人中,難得有一個肯真修實悟,而且能堅持得證者。 傳之不果,不如不傳。 正道之師擇徒,甚難於徒擇師。
前引《道德經》第四十二章前六句,亦總括逆修根本至理,即靜虛無極乃生化總原,藏化無限,和合陰陽,團聚太極乃生化之根;沖和運轉之 炁乃充養之本。 示人後天之生化,必須用沖和之氣,仿造道源無極之靜虛;於其中和合先天與後天性命,假造太極;方得生化之玄妙與大用。
自入胎後,先天性命即隱於後天性命中,如金之在礦,玉之藏石。 真修者,行起手孕、調藥求玄關之功,首先要行「初步還虛」的煉己之功。 能
“對境無心”,方可去情慾之困與識神之擾(六祖雲“六七因上轉”)。 以自然衝和之呼吸,和合神炁,於人身中,再造(假造)虛極靜篤之道源無極;由後天色身中取出無生滅、不增損之先天一炁為小藥丹頭 ,方得玄關之真證。 由於習俗難改、秉性難移,六、七、八識皆不肯輕易俯首就範,讓爾能假造靜虛無極之境。 故真修者,必須於自身中,一造再造無極、太極玄況,更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仿月之虧盈、修“簇月”神功,為珍秘訣法,隱名玄關。 一造者,使源清精真,得孕藥之證,微陽生也;再造者,使精真而能達真精之用,得調藥之證,小藥生也。 餘體師祖普度慈心,此重申仙佛入手玄秘,冒牌普度。 凡真脩大成者,見此言當知;微陽未生與僅微陽生,皆非真得玄關之證。 先天一炁,不能如金之出礦、玉之離石,不能得此先天之主,亦不能化生後天,補足後天。 雖行小周,亦是幻丹,必無真證。 紫陽祖誡雲「水火煮空檔」也。 警之!
微陽生與小藥生,雖皆以後天生殖機能之陽物興動為外景,但並非以此後天生殖之機能(古德稱為“情”)為丹頭。 此情即礦石即石也,小藥丹頭即金即玉也;無情即無礦石,何能採金玉於其中? 僅有礦石,不知提煉之法,即孕、調藥求玄關之法、訣、景、旨,亦不得礦石之用而能提出金玉。 對此,古德古真多有隱示。 五法六祖時有偈雲:「有
本書收編了作者多年研究中國古代道家哲學、中醫古文獻的各種著述多篇,包括對《道德經講義》《伍柳仙宗》《黃帝內經》《古書隱樓藏書》《悟真篇》《黃 元吉玄關絕學》等文獻資料的整理研究,是當代有關中國古代哲學、古代科技史方面研究的重要成就。 作者以己身甚深真修實證,和他的弟子們將廣泛蒐集到的各家文獻,進行了數年的精研、分析和訂正,幾易其稿,成此著述,對史上丹道旁門 正宗給予正理正法,並對南懷瑾、陳攖寧大師的觀點提出自己獨到的異見,
對於後學有相當的指導意義。 本書說理淺近,指點顯明,易讀。
.....
資深工程師,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專業,從事航空發動機的整體設計研究。
家傳四代中醫,自幼修習中醫,精通中醫醫理,中年以後致力於內丹學的研究與實踐。